 
		
 
					兵工学报 ›› 2023, Vol. 44 ›› Issue (11): 3422-3435.doi: 10.12382/bgxb.2023.0830
所属专题: 群体协同与自主技术
收稿日期:2023-08-30
									
				
									
				
									
				
				
											上线日期:2023-11-04
									
			通讯作者:
					基金资助:
        
               		ZHANG  Qi1, GE  Yuxue1,*( ), LI  Pan2, KANG  Qijun1, PEI  Yang1
), LI  Pan2, KANG  Qijun1, PEI  Yang1
			  
			
			
			
                
        
    
Received:2023-08-30
									
				
									
				
									
				
				
											Online:2023-11-04
									
			摘要:
为研究具有复杂地形的未知战场环境中的全光化无人机集群作战概念,提出基于智能体建模与仿真的全光化无人机集群效能和体系贡献率评估方法。根据全光化无人机集群作战特点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给出各作战单元的模块化Agent模型。对超低空巡逻打击任务开展仿真,分析全光化无人机感知性能、通信性能、集群规模和集群配置对集群生存率、任务完成率、战损比和体系贡献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光化无人机能为作战体系带来新能力,有效提升体系作战效能;集群规模越大、全光化无人机占比越高,则体系作战效能越强,但全光化无人机性能提升带来的贡献并不明显。
中图分类号:
张琦, 葛玉雪, 李攀, 康淇钧, 裴扬. 基于ABMS的全光化无人机集群体系贡献率评估方法[J]. 兵工学报, 2023, 44(11): 3422-3435.
ZHANG Qi, GE Yuxue, LI Pan, KANG Qijun, PEI Yang. Evaluation Method for SoS Contribution Rate of All-optical UAV Swarm Based on ABMS[J]. Acta Armamentarii, 2023, 44(11): 3422-3435.
| 作战单元 | 参数 | 数值 | 
|---|---|---|
| 全光化无人机集群 | 无人机总数量 | 50 | 
| 全光化无人机比例/% | 50, 100 | |
| 感知距离/km | 20 | |
| 全光化无人机 | 识别确认概率 | 0.9 | 
| 通信距离/km | 20 | |
| 相对高度限制/m | 50~200 | |
| 常规无人机 | 感知距离/km | 10 | 
| 相对高度限制/m | 50~200 | |
| 数量 | 7 | |
| 敌方目标 | 干扰距离/km | 20 | 
| 干扰强度 | 0.5 | 
表1 仿真参数
Table 1 Parameters in the simulation
| 作战单元 | 参数 | 数值 | 
|---|---|---|
| 全光化无人机集群 | 无人机总数量 | 50 | 
| 全光化无人机比例/% | 50, 100 | |
| 感知距离/km | 20 | |
| 全光化无人机 | 识别确认概率 | 0.9 | 
| 通信距离/km | 20 | |
| 相对高度限制/m | 50~200 | |
| 常规无人机 | 感知距离/km | 10 | 
| 相对高度限制/m | 50~200 | |
| 数量 | 7 | |
| 敌方目标 | 干扰距离/km | 20 | 
| 干扰强度 | 0.5 | 
| 实验 组号 | 全光化 无人机感知 距离/km | 全光化 无人机通信 距离/km | 集群 无人机 总数量 | 全光化 无人机所占 比例/% | 
|---|---|---|---|---|
| 1 | 10~30 | 20 | 50 | 0, 50, 100 | 
| 2 | 20 | 10~30 | 50 | 0, 50, 100 | 
| 3 | 20 | 20 | 10~60 | 0, 50, 100 | 
| 4 | 20 | 20 | 50 | 0~100 | 
表2 实验设计
Table 2 Design of the experiment
| 实验 组号 | 全光化 无人机感知 距离/km | 全光化 无人机通信 距离/km | 集群 无人机 总数量 | 全光化 无人机所占 比例/% | 
|---|---|---|---|---|
| 1 | 10~30 | 20 | 50 | 0, 50, 100 | 
| 2 | 20 | 10~30 | 50 | 0, 50, 100 | 
| 3 | 20 | 20 | 10~60 | 0, 50, 100 | 
| 4 | 20 | 20 | 50 | 0~100 | 
| [1] | 毛军, 付浩, 褚超群, 等. 惯性/视觉/激光雷达SLAM技术综述[J]. 导航定位与授时, 2022, 9(4):17-30. | 
|  | |
| [2] | 潘时龙, 张亚梅. 微波光子雷达及关键技术[J]. 科技导报, 2017, 35(20):36-52. | 
|  | |
| [3] | 郭光灿, 陈以鹏, 王琴. 量子计算机研究进展[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0(5):3-10. | 
|  | |
| [4] | 王天枢, 林鹏, 董芳, 等. 空间激光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J].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3):92-99. | 
| doi: 10.15302/J-SSCAE-2020.03.014 URL | |
| [5] | 杨克巍, 杨志伟, 谭跃进, 等. 面向体系贡献率的装备体系评估方法研究综述[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9, 41(2):311-321. | 
| doi: 10.3969/j.issn.1001-506X.2019.02.13 | |
| [6] | doi: 10.1177/1548512915592517 URL | 
| [7] | doi: 10.1051/matecconf/20165201001 URL | 
| [8] | 刘文金, 裴扬, 葛玉雪, 等. 基于ABMS的对地攻击型无人机体系贡献率评估[J]. 航空学报, 2022, 43(9):225972.  doi: 10.7527/S1000-6893.2021.25972 | 
|  | |
| [9] | doi: 10.1177/1548512912466319 URL | 
| [10] |  | 
| [11] | 张睿文, 宋笔锋, 裴扬, 等. 基于ABMS的飞机拦截作战效能评估方法[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8, 40(2):322-329. | 
|  | |
| [12] | doi: 10.1016/j.eswa.2021.115976 URL | 
| [13] | doi: 10.2514/1.I010149 URL | 
| [14] | doi: 10.21629/JSEE.2019.04.10 | 
| [15] | 罗承昆, 陈云翔, 项华春, 等. 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方法研究综述[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9, 41(8):1789-1794.  doi: 10.3969/j.issn.1001-506X.2019.08.16 | 
|  | |
| [16] | 杨克巍, 杨志伟, 谭跃进, 等. 面向体系贡献率的装备体系评估方法研究综述[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9, 41(2):311-321. | 
| doi: 10.3969/j.issn.1001-506X.2019.02.13 | |
| [17] | 李际超, 杨克巍, 张小可, 等. 基于武器装备体系作战网络模型的装备贡献度评估[J].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16, 13(3):1-7. | 
|  | |
| [18] | 罗小明, 杨娟, 何榕. 基于任务-能力-结构-演化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度评估与示例分析[J]. 装备学院学报, 2016, 27(3):7-13. | 
|  | |
| [19] | 许秉军, 李孟军, 李兴兵, 等. 装甲装备体系对抗仿真评估系统研究[C]// 中国自动化学会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仿真应用专业委员会 2007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7. | 
|  | |
| [20] | 俞锦涛, 肖兵, 崔玉竹, 等. 基于时序网络仿真和贡献率的预警作战体系任务支持能力评估[J/OL]. 兵工学报:1-14[2023-09-15].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176.tj.20230207.1410.004.html. | 
|  | |
| [21] | 李峻森, 方依宁, 张云安, 等. 面向任务的装备保障体系多Agent建模与评估方法[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23, 45(1):279-290.  doi: 10.12305/j.issn.1001-506X.2023.01.33 | 
| doi: 10.12305/j.issn.1001-506X.2023.01.33 | |
| [22] |  | 
| [23] | doi: 10.1109/Access.6287639 URL | 
| [24] | 庞维建, 李辉, 黄谦, 等. 集群无人机要地攻防作战Multi-Agent建模仿真分析[J].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2, 23(5):617-625. | 
|  | |
| [25] | 俞锦涛, 肖兵, 崔玉竹. 基于节点重要性和改进效能环的防空反导预警体系能力评估[J/OL]. 兵工学报:1-10[2023-09-15].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176.TJ.20221129.1639.002.html. | 
|  | |
| [26] | 郭雷平, 段文博, 刘宇, 等. 基于OODA环的合成部队光电装备作战效能评估[J]. 兵工学报, 2022, 43(增刊1):177-182. | 
| doi: 10.12382/bgxb.2022.A009 | |
| [27] |  | 
| [28] | 管清波, 于小红. 新型武器装备体系贡献度评估问题探析[J]. 装备学院学报, 2015, 26(3):1-5. | 
|  | |
| [29] | 王保华. 主动式激光制导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D]. 长春: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2. | 
|  | |
| [30] | 齐小刚, 李博, 范英盛, 等. 多约束下多无人机的任务规划研究综述[J]. 智能系统学报, 2020, 15(2):204-217. | 
|  | |
| [31] | 鲁飞, 鲁照权, 牛晨, 等.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三维路径规划研究[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22, 41(1):45-49. | 
|  | |
| [32] | 于飞, 马慧, 陈斐楠, 等. 三维海底栅格地形在潜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6, 52(5):241-245. | 
|  | 
| [1] | 曹子建, 孙泽龙, 闫国闯, 傅妍芳, 杨博, 李秦洁, 雷凯麟, 高领航. 基于强化学习的无人机集群对抗策略推演仿真[J]. 兵工学报, 2023, 44(S2): 126-134. | 
| [2] | 严钰文, 毕文豪, 张安, 张百川. 基于序列生成对抗网络的无人机集群任务分配方法[J]. 兵工学报, 2023, 44(9): 2672-2684. | 
| [3] | 陈美杉, 刘赢, 曾维贵, 钱坤. 空射诱饵弹干扰资源动态分配策略[J]. 兵工学报, 2023, 44(5): 1443-1455. | 
| [4] | 毕文豪, 王炤晰, 吴伟, 张安. 基于公共品博弈的无人机集群自主协同机制[J]. 兵工学报, 2023, 44(11): 3407-3421. | 
| [5] | 李烨, 郑纯, 滕哲, 顾晓东, 罗荣, 辛泽宇. 基于模糊小波神经网络的高功率微波武器与中近程防空武器协同作战效能评估[J]. 兵工学报, 2022, 43(S2): 87-96. | 
| [6] | 郭雷平, 段文博, 刘宇, 张魁甲, 石凯, 王亚伟. 基于OODA环的合成部队光电装备作战效能评估[J]. 兵工学报, 2022, 43(S1): 177-182. | 
| [7] | 刘遵飞, 邹波, 陈续麟, 张文娟, 叶双平, 盘江丽. 有人与无人联合作战模式下的装备体系结构建模与效能评估[J]. 兵工学报, 2022, 43(S1): 155-161. | 
| [8] | 魏武臣, 徐硕, 何晓夫, 王晓光, 岳通. 基于作战仿真推演的空-地制导弹药效能评估[J]. 兵工学报, 2022, 43(S1): 107-114. | 
| [9] | 陈清霖, 田鸿堂, 王鹏, 冷淑香, 肖作林. 基于“OODA”环的分布式协同作战武器编配方案[J]. 兵工学报, 2021, 42(8): 1780-1788. | 
| [10] | 王双川, 贾希胜, 李锋, 胡起伟, 齐良哲, 曹文斌. 基于仿真的合成部队装备维修保障资源需求确定和效能评估[J]. 兵工学报, 2020, 41(8): 1646-1657. | 
| [11] | 洪晓文, 李伟兵, 李文彬, 徐赫阳, 李军宝. 多层复合装药爆炸冲击波信号能量谱[J]. 兵工学报, 2020, 41(11): 2243-2251. | 
| [12] | 王双川, 胡起伟, 白永生, 郭驰名, 马云飞. 基于非对称灰色云模型的装备维修保障系统效能评估[J]. 兵工学报, 2019, 40(6): 1277-1286. | 
| [13] | 姚天乐, 胡起伟, 齐子元, 温亮, 陶凤和. 基于软计算的轻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方法[J]. 兵工学报, 2019, 40(5): 938-945. | 
| [14] | 陈文英, 张兵志, 史力晨, 赵青松. 新型智能装甲作战系统体系贡献率评估研究[J]. 兵工学报, 2018, 39(9): 1841-1849. | 
| [15] | 于涛, 郝永平, 郑斌, 李建伟, 李广林. 上升扫描式末敏子弹对坦克目标的毁伤效能评估[J]. 兵工学报, 2018, 39(10): 1927-1935.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360号    京ICP备05059581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360号    京ICP备0505958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