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兵工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0-01-31
    目录
    目录
    2020, 41(1):  0. 
    摘要 ( )   PDF (8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
    基于功能损伤的装备有效毁伤幅员仿真方法研究
    陈材, 石全, 尤志锋, 王亚东, 戈洪宇, 张芳
    2020, 41(1):  1-12.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01.001
    摘要 ( )   PDF (47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在装备战斗损伤试验中收集到足够多的有效损伤数据,提出利用装备有效毁伤幅员进行试验场地设置的新方法。建立有效毁伤幅员的求解模型,提出广义毁伤幅员和基于任务的装备功能损伤概率概念。针对广义毁伤幅员的求解,深入研究装备物理损伤建模与仿真问题,主要包括破片毁伤效能模型、面向破片损伤仿真的装备描述模型、装备破片损伤响应模型和装备损伤仿真过程模型。针对装备功能损伤概率的求解,分析装备功能损伤仿真模型的建立方法及步骤,提出装备损伤注入的概念,并对损伤注入的实施方法及步骤进行了分析。仿真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装备有效毁伤幅员求解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对于优化装备战斗损伤试验方案设计、降低试验费效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冷径向锻造身管壁厚方向变形不均匀性研究
    徐宝池, 石必坤, 樊黎霞, 杨晨, 扶云峰, 董雪花
    2020, 41(1):  13-20.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01.002
    摘要 ( )   PDF (55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分析冷径向锻造身管壁厚方向变形的不均匀性,通过有限元软件、力学拉伸试验和织构研究了身管壁厚方向的变形场、力学性能和织构组分。研究结果表明:身管成形过程中,外表层和中间层材料存在较大剪切应力,受剪切应力的影响,身管壁厚方向各层材料流动速度不一致,引起身管锻造变形不均匀;受变形不均匀的影响,在身管中间层和外表层材料形成剪切织构({112}111, {110}001),导致锻后身管壁厚方向轴向强度性能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外表层和中间层强度较低,内表层强度较高。为对锻后身管壁厚方向变形不均匀性进行控制,通过控制变量法分析了锻造比、尾端压强、轴向进给速度、锤头锻打频率和锤头角度对身管中间层剪切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选用较高的轴向进给速度和较小的锤头入口角可以降低成形身管壁厚方向的变形不均匀性。
    悬臂式电磁发射导轨及壁板在发射状态下的强度分析
    何威, 魏彦京
    2020, 41(1):  21-31.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01.003
    摘要 ( )   PDF (30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进一步研究电磁炮的模型理论,建立了方型电磁发射装置的双层弹性基础悬臂梁模型。简化导轨和壁板为上、下梁,用解析法求解其在工作状态下的动态响应,并使用数值法求解与之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解析法和数值法的计算结果较为吻合,解析法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验证;双层弹性悬臂梁动态响应的最大值发生在距起始位置0~0.5 m范围内,且上梁的响应比下梁的大。研究结果可为电磁炮的强度分析以及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侵彻单层和多层靶时战斗部装药损伤及热点生成机理研究
    成丽蓉, 汪德武, 贺元吉
    2020, 41(1):  32-39.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01.004
    摘要 ( )   PDF (47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当前钻地战斗部在复杂冲击环境下装药安定性影响机制研究难题,采用裂纹摩擦、孔洞塌缩两种热点生成机制细观模型,开展了侵彻单层和多层两种典型靶板的战斗部装药动态响应、损伤演化及热点生成对比研究。给出了战斗部在单次或多次冲击载荷下装药内热点产生的不同机理,并与战斗部地面装药安定性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比单层靶,侵彻多层靶时战斗部经受多次冲击及姿态偏转,容易使装药内产生损伤,发生裂纹摩擦或孔洞塌缩进而导致热点产生,多次冲击环境使得装药头部和尾部都为危险区域;通过不同侵彻速度、炸药断裂韧性、初始孔隙率等影响因素对比分析,发现降低应力幅值、减少装药在壳体内振荡次数、提高炸药材料自身强度性能、减少装药初始疵病,均是提高装药侵彻安定性有效手段。
    基于改进型多项式混沌展开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低温点火不确定性量化分析
    李阳天, 李海滨, 韦广梅, 翁洁鑫
    2020, 41(1):  40-48.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01.005
    摘要 ( )   PDF (247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映射法求解多项式混沌展开(PCE)系数过程中,不恰当的PCE阶数与高斯节点数会引起过拟合与欠拟合现象,严重影响PCE代理模型的计算精度。为避免过拟合与欠拟合现象,提出了改进型PCE方法。确定自适应PCE阶数P*和自适应均匀网格(N*)d,并通过P*和(N*)d计算各输入变量的灵敏度指数;基于所得灵敏度指数建立自适应非均匀网格,求解PCE系数。采用所提方法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低温点火算例进行分析,研究材料参数随机性对药柱输出响应的影响,获得输出响应的概率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对比,所提方法能够得到更加精确的不确定性量化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与高效性。
    纳米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与三氨基三硝基苯含能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刘燕, 安崇伟, 罗进, 王晶禹
    2020, 41(1):  49-55.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01.006
    摘要 ( )   PDF (42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的安全性能,通过一步球磨法制得CL-20与三氨基三硝基苯(CL-20/TATB)含能复合物。采用扫描电镜(SEM)、粉末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原料和含能复合物的性能进行表征,并进行撞击感度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产物不是CL-20和TATB的简单物理混合,而是生成新的晶型;在SEM图中,与原料相比,CL-20/TATB含能复合物表面更加光滑,球形化效果明显,形貌呈规则的小颗粒状,粒度分布约在50~200 nm之间;在XRD图谱中,最终产物的主要衍射峰分布明显不同于原料和简单混合物的衍射峰,有新的衍射峰出现,说明最终产物中有新的晶型出现,同时由于粒径变小导致衍射峰谱带弥散且宽化;在CL-20/TATB含能复合物的FT-IR图中,由于CL-20(—NO2或—CH) 和TATB(—NO2或—NH2)之间的氢键作用,导致红外谱峰发生偏移;在DSC图中,CL-20/TATB含 能复合物的放热峰比原料CL-20和原料TATB的都提前,说明CL-20/TATB含能复合物的热分解活性比原料CL-20和原料TATB有所增强;撞击感度测试中,CL-20/TATB含能复合物的特性落高比CL-20高62 cm,具有更好的撞击安全性能。
    基于可观测性分析的混合式惯性导航系统连续自标定模型选择
    王琪, 汪立新, 梁树晖, 秦伟伟, 沈强
    2020, 41(1):  56-67.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01.007
    摘要 ( )   PDF (58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混合式惯性导航系统连续自标定的系统模型选择问题,从模型中惯性仪表安装误差的可观测性出发,分析了不同模型的可观测性和适用条件。根据不同动力学方程和观测方程构建了3种不同的混合式惯性导航系统连续自标定模型,从可观测性定义出发分析了惯性仪表安装误差与系统观测量之间的关系,以判断系统是否可观测。分析结果表明,选择失准角方程作为动力学方程、加速度计输出作为观测方程和选择框架角方程作为动力学方程、加速度计和平台框架角传感器输出作为观测方程时,系统模型是可观测的。对3种系统模型进行了仿真和试验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基于支持度的椭球拟合微机械电子系统加速度计现场标定方法研究
    周泉, 姚敏立, 沈晓卫
    2020, 41(1):  68-74.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01.008
    摘要 ( )   PDF (26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微机械电子系统(MEMS)中加速度计的零位漂移误差、标度因数误差和交叉耦合误差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度的椭球拟合MEMS加速度计现场标定方法。该方法能够在室外进行简单、快捷和高效的标定,其本质是在传统的椭球拟合法基础上,采用支持度法与椭球体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椭球约束模型和支持度矩阵对MEMS加速度计的误差进行标定,继而使用误差补偿方程对MEMS加速度计进行输出补偿,最终实现高精度标度。通过椭球拟合对比实验和时间推移实验,证实了该方法可在没有精密标定设备情况下进行标定,其标定精度比传统椭球拟合法提升1倍。
    舱室密闭空间中爆炸载荷燃烧增强效应试验研究
    孔祥韶, 况正, 郑成, 吴卫国
    2020, 41(1):  75-85.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01.009
    摘要 ( )   PDF (501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梯恩梯(TNT)爆炸产物的燃烧释放能量对密闭空间中的爆炸载荷增强效应,开展7.50 g、11.25 g、15.00 g、22.50 g、30.00 g 5种不同质量的TNT分别在空气和氦气环境(抑制燃烧)密闭空间中的爆炸试验。通过压力、温度传感器及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得到爆炸载荷历程、准静态压力、封闭空间内气体温度、金属板试件的动态响应和最终变形等试验数据。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对比发现:TNT爆炸产物的燃烧效应对封闭舱室内的爆炸载荷与结构响应影响显著,5种不 同质量TNT在氦气环境中爆炸的准静态压力、温度峰值相较对应的空气工况中的降幅分别在38.81%~46.85%和57.53%~76.35%;试件最终变形较空气工况的降幅在19.1%~48.9%;建议在结构内爆响应的计算评估中应考虑爆炸载荷燃烧增强效应的影响。
    基于插值短时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变权拟合的线性调频信号参数估计
    曹伟浩, 姚直象, 夏文杰, 闫肃
    2020, 41(1):  86-94.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01.010
    摘要 ( )   PDF (61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低信噪比下线性调频(LFM)信号参数估计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ife插值短时分数阶傅里叶变换(STFRFT)-变权拟合(VWSF)方法。该方法利用STFRFT提高LFM信号的聚集性,实现对LFM信号瞬时频率的高精度估计,并通过VWSF进一步提高信号初始频率和调频率的估计精度。推导得到了初始频率和调频率估计的克拉美-罗限(CRLB),分析了信号时长、滑窗次数等因素对CRLB的影响。仿真实验及海试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的估计方法,Rife插值STFRFT-VWSF方法具有更高的LFM信号参数估计精度。
    基于神经网络的分布式被动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
    李洪瑞
    2020, 41(1):  95-101.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01.011
    摘要 ( )   PDF (25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布式被动传感器信息融合中,存在多传感器信息关联和单传感器目标估计困难,二者相互 依赖和制约,造成相对于不同传感器的信息难于进行时空对准、虚假目标不能消除。为此,应用一种混合式有序分层信息融合结构,避免多传感器信息的多重组合问题,建立了基于两个传感器的信息关联与目标估计联合优化模型,并采取一种优化神经网络算法,避免关联中的组合计算。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这种信息融合结构、优化模型和模拟神经网络的应用是解决被动信息融合系统中关联和估计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所采用的Hopfield型神经网络易于实现,可以提高信息融合的性能。
    基于双向协作中继网络的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
    潘蕾, 李赞, 李向阳, 张峰干
    2020, 41(1):  102-107.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01.012
    摘要 ( )   PDF (15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信息化战场中,军事通信领域越来越重视对军用移动通信系统的应用。为提高军用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性能,研究了双向协作中继网络的物理层安全传输问题。以最大化系统安全速率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中继选择及功率分配联合优化方法用于对抗窃听者,通过仿真将所提算法与等功率分配和最优中继选择算法、最优功率分配和随机中继选择算法、等功率分配和随机中继选择算法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优于其他3种算法,提高了系统的安全速率,有效地抵抗了窃听者的窃听,从而显著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能。
    卫星导航欺骗干扰装备效能评估方法
    王月, 郝金明, 刘伟平
    2020, 41(1):  108-118.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01.013
    摘要 ( )   PDF (46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导航战”重要工具之一的卫星导航欺骗干扰装备,其干扰效能直接关系到被保护目标的生存概率。为给出置信度较高的效能评估,有利于装备高效应用于实际,在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试验平台基础上,通过建立指标的检测方法及计算模型,得到理论评估方法;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思路、半定性和半定量的等级量化定权方法及加权积的算法,得到理论评估阈值;以全数字、半实物仿真和全实物外场试验,分析效能指标对装备干扰效果的具体影响并得到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缩短信号捕获时间,适宜增加干扰信号功率等方式都可全面提高装备干扰效果。
    水中目标自由场声辐射特性还原及远场声辐射热区识别
    林伟, 夏茂龙, 刘正浩, 黎胜, 孟春霞
    2020, 41(1):  119-126.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01.014
    摘要 ( )   PDF (274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获取水中目标的声特性对目标识别和分析十分重要。为解决水中目标声特性测试中自由场条件难以实现的问题,消除结构表面能量流对远场声辐射热区识别的干扰,提出结合基于边界元自由场还原技术和表面贡献法的声场分离技术,实现水中近场非自由场环境中获取水中目标的声特性和识别远场声辐射热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非自由环境下基于边界元的声场还原方法还原得到的声场声压、声功率等特性,与直接在自由场获取的结果基本相同;进一步利用表面贡献法过滤掉循环于振动结构表面的能量流,能够在近场识别远场辐射热区。该方法突破了测试环境限制,可大幅降低测试费用,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基于极大似然法的高速无人艇操纵响应模型参数辨识
    褚式新, 茅云生, 董早鹏, 杨鑫
    2020, 41(1):  127-134.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01.015
    摘要 ( )   PDF (47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速水面无人艇操纵性预报精度取决于其运动模型中的参数获取精度,针对传统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难以获取较高精度的模型参数问题,提出一种采用极大似然法辨识获取无人艇操纵运动2阶非线性响应模型参数的方法。基于某无人艇响应模型参数进行20° Z形仿真实验,采集艏向角和舵角变化数据,根据辨识原理与前向差分法设计一种极大似然辨识方法,通过辨识获取了模型参数。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极大似然法辨识过程中部分参数有参数漂移现象产生,分析得到参数漂移产生的原因在于使用差分法处理Z形实验数据时忽略了舵角变化率的影响。采用正弦仿真实验数据结合极大似然法进行改进辨识研究,其舵角变化率可直接对舵角求导得到。针对极大似然法与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的辨识结果展开操纵运动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极大似然法辨识获取的参数比传统卡尔曼滤波算法能更精确地预报无人艇的操纵运动,且基于正弦仿真实验数据辨识能有效解决极大似然法的参数漂移,从而为极大似然法辨识结果提供更高的精度。
    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增压匹配研究和优化
    张朔, 赵振峰, 董雪飞, 叶莹
    2020, 41(1):  135-142.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01.016
    摘要 ( )   PDF (358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高空功率下降问题开展增压匹配的相关研究。建立二冲程非增压航空活塞发动机的一维仿真模型,并对仿真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以校验后的非增压发动机模型为基础匹配了增压器,建立增压发动机模型。通过废气涡轮增压匹配进行不同海拔高度条件下的匹配计算;研究高空环境下二冲程增压发动机的工作情况,提出利用排气系统结构优化拓宽增压器的工作范围,利用废气旁通阀控制增压程度方法对增压系统进行优化。获得了在7 000 m海拔高度能够实现76%功率恢复的增压型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满足某无人机平台飞行任务剖面对发动机的需求。
    混凝土材料拉伸强度的应变率强化效应实验研究
    付应乾, 俞鑫炉, 董新龙, 周风华, 宁建国, 李平
    2020, 41(1):  143-151.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01.017
    摘要 ( )   PDF (106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凝土材料的拉伸强度具有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采用同批制作的混凝土圆盘和圆杆试样,利用霍普金森杆加载,进行动态劈裂实验和一维杆应力波层裂实验。借助超高速摄像机、数字图像相关(DIC)等测试方法观察实验中试件破坏过程,以准确测量混凝土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拉伸强度。在劈裂实验中注重加载方式,以保证试件满足求解弹性解析解的中心起裂条件;在层裂实验中精确确定层裂发生位置和时刻,获得了可靠的材料拉伸强度,并分析劈裂拉伸与层裂拉伸强度的应变率强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动态劈裂实验,DIC方法显示圆盘中心起裂与否的临界应变率约为10 s-1;而对于层裂实验,采用DIC方法可以得到多次层裂对应的拉伸强度及相应的应变率(10~100 s-1);通过线性拟合拉伸强度应变率强化规律,层裂拉伸强度随应变率增长的斜率较劈裂实验结果偏高,混凝土的层裂拉伸强度动态增强因子可达5以上。所得研究结果对脆性材料动态拉伸强度及应变率强化效应的准确测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骨组织微创切削微细铣刀设计制备及铣削实验研究
    高鹏, 梁志强, 王西彬, 李世迪, 周天丰
    2020, 41(1):  152-160.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01.018
    摘要 ( )   PDF (93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医疗骨组织微创切削用超小直径微细铣刀的特殊需求,开展了异形结构微细铣刀结构优化设计研究。设计并制备了直径50 μm的螺旋形、□形和△形3种超小直径微细铣刀,并对比研究其切削性能。分析不同形状的微细刀具几何结构特征,对微细铣刀进行静力学仿真分析,研究不同几何结构对微细铣刀刚度和强度的影响;分析3种微细刀具精密刃磨方法和刃磨质量;开展骨组织微创切削微细铣刀切削实验,对骨组织微细切削形貌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不同刀具对骨组织切削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微细铣刀切削骨组织实验中,螺旋形微细铣刀在切削过程中过早地发生了刀具的整体折断,△形和□形铣刀能够进行长时间切削;△形铣刀切削的沟槽毛刺和崩边较小,表面质量明显优于其他刀具,更适合骨组织微创伤切削。
    基于层次广义随机Petri网的测试性建模新方法
    翟禹尧, 史贤俊, 秦玉峰, 吕佳朋
    2020, 41(1):  161-170.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01.019
    摘要 ( )   PDF (21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装备系统采用层次化、模块化设计,维修级别与测试性建模复杂度大大提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广义随机Petri网(HGSPN)的测试性建模方法。将主流模型和广义随机Petri网(GSPN)模型进行对比,阐明主流模型存在的问题,以及选择GSPN模型的原因;对装备进行层次划分,建立分层GSPN模型;系统及其组成元件存在多个故障模式,为区分这些故障模式提出一套完整编码方案;给出可达性算法获取层次相关性矩阵,运用测试性评估数学模型得到各层级的测试性水平,将各层级的测试性信息汇总,得到装备完整的测试性水平。以某型导弹发动机系统为例,建立其HGSPN模型,并对测试性指标进行确定,得到100%的故障检测率和66.7%的故障隔离率,验证了所提建模方法和相应算法的有效性。
    复杂不确定系统可靠性分析的贝叶斯网络方法
    王海朋, 段富海
    2020, 41(1):  171-182.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01.020
    摘要 ( )   PDF (12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结构复杂、实验样本有限、可靠性数据不足等因素导致的复杂多态系统可靠性分析不确定性问题,将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引入贝叶斯网络模型中,提出一种基于不确定隶属度函数和区间特征量的复杂不确定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用含变量的隶属度函数来表征组件故障状态,有效地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对隶属度函数选择的影响,解决了组件和系统的故障状态难以准确界定的问题;用区间灰数描述条件概率表中的确定值,表达组件和系统间不确定的故障逻辑关系;构建出系统可靠性特征量的参数规划模型,以区间的形式表示系统可靠性特征量。将所提方法应用到卫星推进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中,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分析模糊不确定条件下的系统可靠性和组件重要度,且计算量可控,是一种有效的复杂不确定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
    金属包装容器二重卷封结构的泄漏机理及其实验研究
    杨丹, 殷凤龙, 梁小冬, 廖洪波, 李尔康
    2020, 41(1):  183-188.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01.021
    摘要 ( )   PDF (31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和解决金属包装容器的气体密封问题,运用气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二重卷封结构的气体黏滞流泄漏模型,定量研究了卷封几何特征尺寸和泄漏介质参数对二重卷封结构气体漏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密封胶渗透引起的气体漏率不可避免,整体漏率不小于渗透漏率;在密封胶宽度和包装容器直径确定情况下,二重卷封结构的总泄漏量受密封胶和金属材料本体之间的通道宽度影响,且该部分漏率与通道宽度呈三次方关系。金属包装容器密封性测试显示:密封良好时,二重卷封结构的整体漏率不小于9.0×10-9 Pa·m3/s. 利用密封性测试结果预判并观测了二重卷封结构泄漏通道断面的微观尺寸。所得结果可以为金属包装容器的密封设计与泄漏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研究简报
    考虑空化效应的齿轮泵流量特性研究
    周俊杰, 苑士华, 荆崇波
    2020, 41(1):  189-195.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01.022
    摘要 ( )   PDF (35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齿轮泵的流量品质对车辆液压操纵系统和润滑系统性能有重要影响,为此开展了空化状态下齿轮泵流量稳定性及其影响规律的研究。忽略空气在油液内微弱的溶解效应,根据油液初始状态和实时压力计算油液含气率,考虑含气率对油液密度、有效体积弹性模量和黏度的影响,建立流体空化模型。将流体空化模型与齿轮泵动力学模型相耦合,在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软件AMESim环境下仿真求解,分析吸油压力、转速和负载压力对齿轮泵流量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仿真得到的齿腔压力脉动、容积效率与文献[16]试验数据比较一致;吸油压力对齿轮泵流量脉动影响最为显著,当吸油压力由1.01 bar降低至0.27 bar时,流量脉动增大1倍多,容积效率降低;转速升高会加剧空化倾向;负载压力升高对齿轮泵流量脉动影响很小;该研究对齿轮泵流量稳定性的预测和改善有理论指导意义。
    潜射线导鱼雷蛇形弹道设计及仿真研究
    王顺杰, 许兆鹏, 朱伟良, 野学范
    2020, 41(1):  196-201.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01.023
    摘要 ( )   PDF (190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线导鱼雷攻击过程中,当只有目标方位信息且目标舷角很小时不利于鱼雷捕获目标,为解决该问题,阐述了蛇形弹道搜索的概念,提出了2种线导鱼雷蛇形弹道搜索使用时机。建立蛇形弹道搜索控制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线导加尾流自导蛇形弹道搜索在只有目标方位信息且小目标舷角情况下可以有效提高鱼雷捕获目标尾流的概率,为解决进入尾流舷别不确定给攻击带来的问题,又提出了利用尾流自导加声自导攻击目标的组合使用方法,该方法可保证鱼雷命中目标概率;采用线导加声自导蛇形弹道搜索在目标方位无效情况下可以有效扩大鱼雷机动范围,捕获目标概率要高于直航搜索捕获目标概率。
    多股螺旋弹簧加工参数优化方法研究
    易力力, 杨文翰, 王时龙
    2020, 41(1):  202-208.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01.024
    摘要 ( )   PDF (27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股螺旋弹簧(简称多股簧)加工参数对其成品质量耦合作用机理研究尚不完善,导致多股簧加工合格率低、推广难度大,为此提出一种优选多股簧工艺参数的实验方法。基于二分法获取满足多股簧刚度要求的拧索螺距;采取实验设计方法设计了芯轴直径、弹簧螺距和钢丝张力3个工艺参数的优化实验,通过信噪比均值分析得到最优多股簧加工参数组,并通过钻杆复位多股簧实际生产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优选多股簧工艺参数的实验方法切实可行,可以减少多股簧制造加工参数获取时间,节约多股簧工艺研究成本,为我国武器装备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