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兵工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1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0-12-31
    目录
    目录
    2020, 41(12):  0. 
    摘要 ( )   PDF (11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
    反爆炸反应装甲串联爆炸成型弹丸匹配设计方法
    门建兵, 聂源, 蒋建伟, 王树有, 冯高鹏
    2020, 41(12):  2369-2378.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12.001
    摘要 ( )   PDF (61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反爆炸反应装甲(ERA)串联爆炸成型弹丸(EFP)成型设计问题,建立串联EFP引爆能力、分离时序和侵彻能力的理论条件。采用ERA引爆判据、EFP速度衰减理论和侵彻理论,分析形状、质量比和速度差对引爆能力、分离时序和侵彻能力影响规律。基于作用场时间τe≤1 500 μs的 典型ERA,在飞行距离H≤1 000(为装药口径)时,获得串联EFP成型特征的必要条件,其中:球-杆组合型,前后EFP直径比df/dr≤1.09,前EFP质量与总质量之比0.17f/m≤0.40,前后EFP速度差Δv≥150 m/s;杆-杆组合型,df/dr≤1.09,0.20≤mf/m≤0.65,Δv≥166 m/s. 对一种球-杆形串联EFP开展反ERA联动实验,采用高速摄影系统观测得到前后EFP分离飞行、前EFP击爆ERA以及后EFP侵彻靶板过程,验证了该设计方法和必要条件的正确性。
    有级转向履带车辆的驾驶员操控行为模型
    王博洋, 龚建伟, 熊光明, 张瑞增, 陈慧岩, 席军强
    2020, 41(12):  2379-2388.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12.002
    摘要 ( )   PDF (56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有级转向履带车辆驾驶员操控经验的表征问题,以采集得到的大量真实驾驶数据为依托,提出一种基于操控基元序列的驾驶员操控行为表征模型。操控基元以高斯混合模型表征,并以有向图的形式完成驾驶员操控基元切换序列的提取与类别辨识;依据不同类别的操控基元序列辨识结果完成了对驾驶数据的重分组,利用隐马尔可夫-高斯混合模型完成每一个类别下的驾驶员操控行为模型训练。结果表明:所提取出的操控基元序列既能完成对驾驶员转向操控基元切换行为的表征,又能实现对轨迹基元类别的合理划分;在给定期望轨迹所对应的预测时域内,驾驶员操控行为模型能够实现特定条件下的驾驶员转向操控量预测,预测平均偏差在4.2%以内。
    二维路面不平度的分形构造方法
    张宝振, 王汉平, 张哲, 程梦文
    2020, 41(12):  2389-2396.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12.003
    摘要 ( )   PDF (43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精确的路面不平度模型是车辆动态性能仿真研究的关键。根据Weierstrass-Mandelbrot(W-M)分形函数,按照功率谱及相干函数的定义,推导出左右轮分形模型组分中相位角的解析相干关系;结合W-M分形函数以及不同轮辙路面谱阵的Cholesky分解,分别构造考虑相位角相干性以及基于轮辙路面谱阵Cholesky分解的二维路面分形模拟模型。理论研究发现,当分形尺度参数γ→1时,根据W-M分形函数推导出的路面分形模拟法等价于谐波叠加法,且基于轮辙路面谱阵Cholesky分解的分形模型更具普遍意义,考虑相位角相干性的分形模型只是其一种特例。仿真结果表明,当γ→1时,所构造两个模型的轮辙自功率谱及左右轮相干函数均与对应参考标准吻合较好,验证了两个模型的精度和可信性。
    基于双向概念格的坦克驾驶模拟训练关联规则挖掘
    邓青, 薛青, 高恒, 翟凯
    2020, 41(12):  2397-2407.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12.004
    摘要 ( )   PDF (16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坦克驾驶模拟器进行模拟训练是提高装备操作技能的重要方法。针对以往模拟训练采用统计分析方法难以从复杂训练数据中发现知识和规律的不足,提出基于双向概念格的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对坦克驾驶模拟训练结果进行分析。采用矩阵布尔化操作将原始数据表转化为单值形式背景,完成对坦克驾驶模拟训练多值数据处理;定义内涵秩和外延秩,实现从概念格的顶层、底端双向搜索概念节点,同时结合支持度阈值约简冗余节点;设计规则后件固定作为约束条件,过滤不相关的频繁项集,提取满足用户挖掘目标的关联规则。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双向概念格的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在运行时间和生成频繁项集上有明显优势,将其应用于某型坦克驾驶模拟器的训练结果分析中,提取了有价值的约简关联规则,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电磁发射磁探针阵列位置分布及姿态优化
    王振春, 张玉婷, 鲍志勇, 刘福才, 战再吉
    2020, 41(12):  2408-2416.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12.005
    摘要 ( )   PDF (621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更加精确地得到电磁发射系统内弹道中电枢在任意时刻的速度,提出一种磁探针阵列位置分布及安装姿态的计算方法。采用道格拉斯-普克算法确定磁探针阵列的位置分布,建立磁探针感应电压与磁探针安装位置、轨道电流、电枢速度及位移等物理量的数学模型,分析磁探针阵列安装方式、安装高度和安装深度对磁探针测量精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磁探针阵列测量电枢出口速度的理论相对误差在2‰以内;内弹道电枢速度曲线的出口速度理论相对误差在5‰以内。对磁探针阵列安装位置及安装姿态进行试验验证,优化后的磁探针阵列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电枢出口速度为700~800 m/s时,磁探针测量平均相对误差为2.25%.
    充液圆管周向多股壁面燃气射流排水特性
    胡雨博, 余永刚
    2020, 41(12):  2417-2423.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12.006
    摘要 ( )   PDF (52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水下火炮低阻高速发射新方式及工作原理,提出一种在身管内壁开设若干道凹槽、引导部分弹后火药燃气实时排水的方式,以达到在类似于空气中发射的效果,实现水下火炮低阻高速发射的目的。建立充液圆管多股燃气排水的三维非稳态两相流模型,并针对30 mm充液圆管气体与液体相互作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多股燃气射流在扩展过程中沿周向率先汇聚,随后协同排出壁面附近的液体工质,最后完成径向汇聚,形成柱状气幕。多股燃气射流在圆管内的轴向扩展速度先短暂地迅速衰减,随后由波动上升逐渐转变为非线性上升。喷孔近场区域内,各截面燃气面积分数在波动中逐渐上升;喷孔远场区域内,燃气射流扩展到某一截面时,该截面燃气面积分数迅速上升,但在随后的扩展过程中,燃气面积分数缓慢上升且存在波动。充液圆管内燃气体积分数呈非线性增长,排水效果良好。
    轻型无后坐力炮的动不平衡冲量特性
    庞春桥, 陶钢, 李召, 闻鹏, 任保祥, 李智宇
    2020, 41(12):  2424-2431.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12.007
    摘要 ( )   PDF (669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深入探究后后效期对轻型无后坐力炮动不平衡冲量影响的物理内涵,通过试验方法对某轻型无后坐力炮进行测试。在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基础上,结合振动系统运动稳定性理论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基于试验测试结果以及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轻型无后坐力炮在发射过程中存在后后效期;振动系统运动稳定性理论可以用于轻型无后坐力炮后后效期剩余火药燃气对发射器动不平衡冲量影响机理的研究;低温条件下火药燃烧不充分,当出现不稳定燃烧时会导致发射器前冲。
    瞬态泄压条件下不同喷口结构的底部排气弹尾部流场特性
    周书培, 余永刚
    2020, 41(12):  2432-2443.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12.008
    摘要 ( )   PDF (102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分析底部排气(简称底排)弹出膛口时,底排燃烧室瞬态泄压过程中喷口结构对底排弹尾部流场特性的影响,采用改进的对流迎风矢通量分裂(AUSM+)格式、SST k-ω湍流模型,编程求解二维轴对称Navier-Stokes方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环型喷口和圆孔型喷口底排弹尾部流场结构和特征参数变化,对比分析了不同喷口尺寸下的底排弹尾部流场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泄压过程中,圆孔型喷口尾部流场由高度欠膨胀射流发展为亚音速射流,而环型喷口尾部流场由高度欠膨胀环状射流在中心轴线上挤压形成中心射流后,再发展为亚音速环状射流;环型喷口在泄压后期有效削弱船尾拐角处的膨胀波,流线更为平滑;在泄压中后期,环型喷口底部平均静压和平均静温更高,增压减阻效果更好;同种喷孔排气面积比越大,降压速率越快,压力回升过程越慢,但排气面积比对泄压过程末态流场参数影响较小。
    基于感度分布均值的火工品发火可靠性小样本评估方法
    程立, 董海平, 穆慧娜, 温玉全, 张浩宇, 汪靖程
    2020, 41(12):  2444-2450.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12.009
    摘要 ( )   PDF (15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参数化方法估计火工品的发火可靠性时,标准差估计偏差常使评估结果冒进;通过非参数化方法估计火工品的发火可靠性时,试验样本量通常比较大。为解决以上问题,以应力-强度干涉模型为理论基础,将参数化评估方法和非参数化评估方法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感度分布均值的火工品发火可靠性小样本评估方法。该方法只需利用感度分布均值就能在置信水平不变条件下,将工作刺激量处的验证试验转化为低刺激量处的验证试验,从而大大降低试验样本量。应用大样本的步进法和所提新方法对某型针刺雷管和某型电点火头进行对比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可靠性评估结果一致,所提小样本评估方法是合理的,可应用于机械火工品、电火工品的发火可靠性评估。
    基于格林函数的半导体桥三维非稳态传热模型
    孙远, 张良, 邓有杞, 李宋, 张淇媛, 张威
    2020, 41(12):  2451-2457.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12.010
    摘要 ( )   PDF (22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半导体桥(SCB)与数字电路的集成度,将SCB焊接在印刷电路板(PCB)上。对于该种封装的特殊边界条件,半球传热模型不再适用,需要建立一个可以准确描述其传热过程的模型。格林函数引入建模过程,使用长方体而非球体模型,边界条件更接近真实情况,建立一种SCB三维非稳态传热模型。对SCB器件通以恒流后进行红外测温实验,同时使用传热模型计算温度,对比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最高温度误差不超过4 ℃,温度分布及温升趋势也较为吻合。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准确地表现了PCB封装SCB器件的非稳态传热过程。
    浇注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基混合炸药驱动性能
    吴亚琛, 沈忱, 孙晓乐, 焦清介, 刘海伦, 闫石
    2020, 41(12):  2458-2465.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12.011
    摘要 ( )   PDF (68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浇注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基混合炸药的金属驱动特性,制备了CL-20∶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Al-Zn配比为84∶11∶5的浇注CL-20基炸药试样GWL. 测试GWL密度、爆速、爆压、机械感度以及快速烤燃、慢速烤燃和枪弹撞击3项不敏感特性,发现其炸药密度为1.78 g/cm3、爆速为8 750 m/s、爆压为33.21 GPa,不敏感试验反应等级均为燃烧,机械感度也符合炸药使用要求。采用50 mm标准圆筒试验测试了GWL炸药试样的做功能力,发现GWL炸药试样驱动圆筒在41 mm特征点上的速度为1 730 m/s.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utodyn时圆筒试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对比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得到GWL炸药的JWL状态方程;设计CL-20∶HTPB配比为89∶11的无金属粉炸药试样GC,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测试了GC的机械感度与爆炸驱动能力,结果表明GC与GWL两种炸药试样驱动能力相当,但是GC炸药的机械感度高于GWL炸药。采用Autodyn软件建模对比研究了GWL炸药与C-1炸药和LX-14炸药的驱动能力,结果显示:GWL炸药驱动破片的终速比LX-14炸药高2.6%;其驱动性能优良,是一种高能低感度的新型CL-20基浇注炸药。
    基于深度学习的空空导弹多类攻击区实时解算
    闫孟达, 杨任农, 左家亮, 胡东愿, 岳龙飞, 赵雨
    2020, 41(12):  2466-2477.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12.012
    摘要 ( )   PDF (114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空战日趋复杂,传统攻击区只能提供导弹发射的限度,无法满足现代空战决策的需求。基于目标机水平逃逸角度的最大攻击区、50°攻击区、90°攻击区、水平不可逃逸攻击区、最小攻击区等5类攻击区,针对现有攻击区解算方法无法同时解算多种攻击区的问题,提出多函数深度拟合网络(MFDFN)模型,以实现多种攻击区的同时解算。设计了改进的进退法解算流程,通过弹道仿真获取攻击区数据样本库。根据多函数拟合网络的特点,设计了“整体预训练+局部微调”训练策略,并对网络进行有监督训练。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整体预训练+局部微调”训练策略的MFDFN比传统网络不仅提高了计算实时性,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计算准确性,其平均相对误差低至0.27%,平均绝对误差低至58.81 m;MFDFN模型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爆炸平面波下锚杆对洞室加固效果模型试验方法
    杨自友, 吴德义, 徐景茂
    2020, 41(12):  2478-2485.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12.013
    摘要 ( )   PDF (19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爆炸平面波下锚杆对洞室的加固效果,通过抗爆模型试验,从围岩应力、洞壁环向应变、加速度和顶底板相对位移4个方面,研究爆炸平面波作用下毛洞和2种锚杆对洞室的加固效果。分析爆炸平面波强度沿着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衰减规律;比较毛洞、全长粘结式锚杆加固洞室和自由式锚杆加固洞室的洞壁环向应变、加速度、顶底板相对位移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爆炸平面波强度沿垂直方向的衰减速度比水平方向的慢;每个洞室内拱顶处的加速度和抗变形能力最大,底板的加速度最小;拱脚是洞室中极易产生拉应变的地方,锚杆加固能使拱脚围岩由受拉变形改变为受压变形;全长粘结式锚杆加固的洞室拱顶和底板都产生了相对较大加速度,但在减小洞室拱部变形、顶底板相对位移和侧墙加速度方面的作用大于自由式锚杆。
    潜望式激光通信终端的扰动抑制与动态跟踪方法
    张敏, 李勃, 滕云杰, 姜会林
    2020, 41(12):  2486-2494.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12.014
    摘要 ( )   PDF (899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潜望式激光通信终端系统内部执行机构的力矩脉动以及外部扰动等因素,会影响通信链路建立过程中伺服系统的跟踪精度与稳定性。为提高伺服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与跟踪性能,采用降低执行结构的力矩波动、提升系统运行速度平稳性的方法,对系统的低速平稳性以及动态跟踪过程进行测试和分析;通过通信终端控制系统的动态跟踪实验,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最大速度为0.131°/s、最大加速度分别为0.137°/s2、0.329°/s2的平台扰动条件下,方位轴和俯仰轴的粗精复合跟踪精度都可以达到2 μrad以内,验证了通信终端伺服系统的抖动抑制能力及其系统的动态跟踪性能。
    复杂海洋环境噪声下甚低频声信号检测方法
    马石磊, 王海燕, 申晓红, 何轲, 董海涛
    2020, 41(12):  2495-2503.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12.015
    摘要 ( )   PDF (56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复杂海洋环境中的探测潜艇目标问题,开展复杂海洋环境噪声下的甚低频信号检测研究。采取更加符合实际的列维分布描述复杂海洋低频环境噪声,并基于对数矩法估计实测噪声的分布参数,为后续的系统参数选取提供先验知识;提出随机共振来检测复杂海洋环境噪声下的甚低频信号,分析列维噪声下的2阶随机共振方法;推导列维噪声下随机共振系统匹配参数,建立2阶双稳态匹配随机共振信号检测系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2阶匹配随机共振检测器比传统相关检测器的检测性能优越很多;在虚警概率0.01条件下要使得检测概率达到0.9,比相关检测器所需输入信噪比降低10 dB. 通过外场湖中试验,验证了该系统对水下移动航行器产生甚低频声信号的有效检测。
    基于神经网络观测器的水下拖体输出反馈姿态控制
    井安言, 佘湖清
    2020, 41(12):  2504-2513.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12.016
    摘要 ( )   PDF (529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水下拖体俯仰姿态控制系统设计时无法精确建模、模型具有强烈非线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不可测外界干扰和角速度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观测器的补偿控制系统。该系统中两个神经网络独立对动态非线性模型进行在线辨识,分别配合状态观测器和补偿滑模控制器完成对系统状态变量的实时观测与补偿控制。在观测器中加入鲁棒项抑制附加干扰,设计了两种自适应权值更新律以及一种映射修正自适应律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经Lyapunov理论证明,在满足一定条件下,系统的观测与控制误差均为最终一致有界。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补偿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
    航空磁异常探测中的自适应高阶过零检测器
    周家新, 孙磊, 范龙, 单志超
    2020, 41(12):  2514-2522.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12.017
    摘要 ( )   PDF (46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航空磁异常探测方法依赖目标信号特性或噪声统计特性的先验知识,造成检测概率低、探测距离短。为了提高航空磁异常信号检测器性能,综合考虑目标信号特征和噪声统计特性,提出一种基于高阶过零法的自适应磁异常探测方法。根据铁磁性潜艇目标信号模型、实测目标高空信号以及稳定无磁环境和复杂磁环境中长时间采集的实测磁噪声,分析目标信号和噪声的特征,研究二者之间的高阶过零统计特性。基于信号的前5阶高阶过零序列构造检测器的检验统计量,设计适用于复杂环境下航空磁异常目标探测的自适应高阶过零(AHOC)检测器。理论性能分析和实测数据验证表明:铁磁性目标信号和磁噪声信号的高阶过零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前5阶高阶过零率有明显的区分度;在相同的输入幅度信噪比条件下,AHOC检测器输出的幅度信噪比大于5,抗噪能力更强,且具有良好的弱信号检测能力;AHOC检测器的检测效果优于常规的高阶过零检测器和标准正交基函数检测器,适用于复杂磁环境下的低信噪比探测。
    悬浮式深水炸弹综合防御鱼雷作战仿真系统确认方法
    孙慧玲, 胡伟文, 宋业新, 张磊潇, 刘彩霞
    2020, 41(12):  2523-2529.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12.018
    摘要 ( )   PDF (20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悬浮式深水炸弹综合防御鱼雷作战仿真评估确认问题,建立舰艇生存概率的数学模型,根据仿真系统输出的拦截概率和规避概率样本数据,结合模型计算得到生存概率的样本值。针对生存概率样本的高维、海量等特性,提出将多重假设检验应用于作战仿真系统确认的思路,建立评估多重假设检验功效的Power模型以及计算生存概率样本p-值的p-value模型,给出模型中关键指标的求解步骤。根据p-value模型求解得到该仿真系统的各项重要评估指标值,对系统进行评估确认。研究结果表明,多重假设检验对仿真系统确认更严格,并且在控制第一类错误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假设检验。
    基于改进A*算法的多无人机协同战术规划
    张哲, 吴剑, 代冀阳, 李品伟
    2020, 41(12):  2530-2539.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12.019
    摘要 ( )   PDF (31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无人机协同作战是未来无人机作战方式的重要发展趋势。为增强多无人机系统的任务执行能力,提高系统整体作战效能并实现高效资源分配和调度,提出一种基于改进A*算法的多无人机协同战术规划方法。按照离线规划和重规划两方面,设计战役层和战术层的作战目标迭代优化方案;建立编队协同作战的数学模型,以编队成员间的时间协同和碰撞协同代价为变量,得到多约束条件下的综合编队目标函数;结合多层变步长搜索策略和单步扩展的搜索方式,基于改进A*算法,用于求解复杂战场环境下的多无人机编队协同作战航路。分别利用改进A*算法和传统A*算法进行对比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多无人机协同战术规划方法能够较好地完成作战任务,改进A*算法能够获得更优的航路,从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水下无人航行器折叠气囊充气展开特性模拟研究
    孙潘, 李斌, 温金鹏, 张晓光
    2020, 41(12):  2540-2549.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12.020
    摘要 ( )   PDF (77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深入了解水下航行器助浮折叠气囊的充气展开行为,对水下环形折叠气囊的充气展开特性进行相关研究。基于初始矩阵法,建立环形助浮折叠气囊的有限元模型。基于控制体积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进行折叠气囊的展开仿真计算。通过与地面展开试验的初步对比,验证气囊环向折叠建模方法的有效性。考虑不同水深带来的外部压力效应不同,进一步分析充气压力、充气管径、水深、环境热交换等设计参数对水下折叠气囊展开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囊极限工作深度随充气压力的升高而线性增加;充气时间随充气管径的增加而减小;环境与展开系统的传热作用主要发生在气囊与环境之间,在气囊与气瓶充气平衡后进行,气囊完全展开的时间随着传热系数增加而减小。
    双焦点反射镜离心熔铸成型过程中的反射面交界位置补偿方法
    宁连爽, 付为杰, 张心明, 张轩
    2020, 41(12):  2550-2560.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12.021
    摘要 ( )   PDF (71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双焦点反射镜镜胚离心成型反射面交界位置半径偏差补偿问题,开展双焦点反射镜离心熔铸成型过程中熔体的运动趋势和反射面交界位置的偏移研究。进行离心成型过程仿真,补偿计算内外圈反射面交界位置半径偏差,并进行类比实验验证。对比双焦点反射镜成型过程的仿真和成型实验结果可知,反射面最大面形偏差分别为6.5 μm和7.2 μm,内外圈反射面交界位置半径偏差分别为5.2 μm和7.1 μm,证实了数值模拟方法可以预测双焦点反射镜离心成型曲面面形以及反射面交界位置半径。将圆筒形隔热壁设置为不同半径,对外圈反射面成型转速均为50 r/min,内圈反射面成型转速分别为90 r/min、100 r/min和110 r/min的3种不同双焦点反射镜成型进行仿真,设置隔热壁位置半径分别为31.08 mm、30.7 mm和30.39 mm,使反射面交界位置半径偏差由4.358 mm、4.264 mm和4.199 mm缩 小至2.15 μm、2.40 μm和5.30 μm. 偏差结果均为微米级,表明在离心熔铸成型过程中改变隔热壁位置半径能够对反射面交界位置半径进行补偿。
    基于改进CRITIC-LRA和灰色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的空战威胁评估
    胡涛, 王栋, 孙曜, 黄震宇, 姜龙亭
    2020, 41(12):  2561-2569.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12.022
    摘要 ( )   PDF (25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当前空战威胁评估过程中采用主观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时具有主观性、忽视指标间内在关联关系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CRITIC-线性回归分析(LRA)确定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根据CRITIC法的缺陷,引入基尼系数和肯德尔系数实现对CRITIC法的改进并确定指标初始权重;利用1阶LRA计算评估指标关联关系,通过削减指标权重降低指标关联性,实现对指标权重的修正,降低指标关联对评估造成的影响;为了克服逼近理想解排序法中采用欧式距离作为距离测度的缺点,采用指标间加权灰色关联度代替欧氏距离,计算相对贴近度,实现目标威胁排序。威胁评估算例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充分体现目标威胁区分度和对目标进行威胁排序,评估结果科学有效。
    联合火力打击中的多目标组合排序算法
    刘昊, 谢鹏, 李玥
    2020, 41(12):  2570-2578.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12.023
    摘要 ( )   PDF (34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联合火力打击中的目标排序问题,建立多目标组合火力打击排序数学模型。通过对比和借鉴同类的体系评估算法,设计基于信息流循环效率的多目标组合排序算法,研究多目标组合在联合火力打击中的体系价值及在火力打击排序中的规律特点;按照固定目标组合和动态目标组合方式分别设计仿真模型,提出并验证联合火力打击目标排序的基本原则。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信息流循环算法的多目标组合排序符合联合火力打击的目标排序战场需求,具备战场普遍性和应用性。
    综述
    坦克装甲车辆主动悬挂结构技术发展综述
    王超, 汪国胜, 李睿, 刘青峰, 曹宇
    2020, 41(12):  2579-2592.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20.12.024
    摘要 ( )   PDF (1339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阐述了坦克装甲车辆主动悬挂的需求和技术进展,详细介绍了电力-液压(简称电液)主动悬挂和机械-电力(简称机电)主动悬挂的结构及特点;结合电液主动悬挂和机电主动悬挂两种典型主动悬挂的试验验证情况,分析了现有坦克装甲车辆主动悬挂结构技术的瓶颈问题;归纳了坦克装甲车辆主动悬挂对结构性能的要求和关键技术,即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低迟滞作动器技术;针对性地提出了新型主动悬挂结构研究思路:引入机电液复合作动器,规避了电液主动悬挂的时滞大和机电主动悬挂的惯性冲击问题,可实现悬挂的主动控制,为“十四五”坦克装甲车辆主动悬挂技术研究提供了方向性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