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兵工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5-03-31
    论文
    双循环圆液力缓速器叶形参数优化设计
    闫清东, 穆洪斌, 魏巍, 刘树成
    2015, 36(3):  385-390.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3.001
    摘要 ( )   PDF (34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对双循环圆液力缓速器弯叶片叶形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搭建叶栅系统优化设计平台。建立缓速器内流道参数化模型,并通过网格独立性研究对仿真模型可信度进行验证。基于三维流场仿真技术,以叶形包角与工作面内外圆弧半径为设计变量,进行试验设计研究,分析设计参数对缓速器制动性能的影响,构建近似模型,采用多岛遗传算法进行全局优化设计,得到最优的设计参数,并对优化前后缓速器内流场特性与制动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缓速器的制动性能显著提高,制动力矩平均增幅可达42.3%.
    涡轮活塞组合发动机循环分析
    黄开胜, 张尧, 张扬军
    2015, 36(3):  391-397.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3.002
    摘要 ( )   PDF (26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适应大功率特种车辆的需求,提出一种“涡轮活塞组合发动机”,由一台增压中冷柴油机和一台燃气轮机组合而成,具有柴油机单独工作、燃气轮机单独工作和柴燃联合工作3种模式,可根据车辆工况需要采用相应的一种模式工作。这种发动机理应综合柴油机与燃气轮机的优点,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和功率密度。介绍了该组合发动机的构成,分析其3种工作模式的理论循环,推导相应的热效率和比功的计算公式;在所设定热力循环参数下,计算该组合发动机3种工作模式下的理论循环热效率和比功;搭建涡轮活塞组合发动机GT-Power仿真模型,对选定的由功率相近的某一柴油机和某一燃气轮机组成的涡轮活塞组合发动机进行了额定工况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涡轮活塞组合发动机可以综合柴油机和燃气轮机的特点,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新型发动机。
    混合动力履带车辆电机加热低温预热系统设计
    王瑞, 王义春, 冯朝卿, 张西龙
    2015, 36(3):  398-404.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3.003
    摘要 ( )   PDF (13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混合动力履带车辆设计了一种利用驱动电机堵转生热进行加热的低温预热系统,该系统可以在不添加任何装置的前提下利用原有部件实现辅助加温,以满足车辆冷启动需求。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数值计算得到预热过程中动力舱向外界环境的传热特性,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结合动力舱各部件参数,利用MATLAB计算不同加热功率下达到预热目标温度所需的加热时间,并分析各加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满足预热时间要求的最低加热功率为70 kW,所需加热量为181 MJ. 结合动力电池的低温特性,通过加热功率计算选择电池的总容量,根据其低温放电率进行校核,最终确定在使用磷酸铁锂电池时电池容量至少为292 A·h. 针对混合动力履带车辆设计了一种利用驱动电机堵转生热进行加热的低温预热系统,该系统可以在不添加任何装置的前提下利用原有部件实现辅助加温,以满足车辆冷启动需求。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数值计算得到预热过程中动力舱向外界环境的传热特性,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结合动力舱各部件参数,利用MATLAB计算不同加热功率下达到预热目标温度所需的加热时间,并分析各加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满足预热时间要求的最低加热功率为70 kW,所需加热量为181 MJ. 结合动力电池的低温特性,通过加热功率计算选择电池的总容量,根据其低温放电率进行校核,最终确定在使用磷酸铁锂电池时电池容量至少为292 A·h.
    双电机耦合驱动履带车辆自适应滑模转向控制
    盖江涛, 黄守道, 周广明, 刘翼, 马田
    2015, 36(3):  405-411.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3.004
    摘要 ( )   PDF (259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双电机耦合驱动履带车辆转向动力学模型具有多输入多输出(MIMO)、非线性且参数不确定的特点,对系统进行解耦,分解为车速控制系统和转向角速度控制系统。在车速控制系统中为实现车速跟踪误差的收敛,根据期望车速与当前速度信息,提出了鲁棒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在转向角速度控制系统中,提出了针对转向角速度的模糊滑模自适应控制算法。通过“驾驶员—控制器”在环的双电机耦合驱动履带车辆实时仿真系统,对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证明了该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基于动网格的两栖车航行姿态数值模拟
    赵彬, 张敏弟, 剧冬梅
    2015, 36(3):  412-420.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3.005
    摘要 ( )   PDF (44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两栖车水上航行姿态,构建描述两栖车水上运动的动力学模型,采用混合耦合算法和动网格技术研究静水直航状态下,两栖车航行姿态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车体达到稳定航行姿态会经历大幅振荡调整阶段和平稳运动阶段,车体平衡后,升沉和纵倾仍会有小幅变化;两栖车由排水航行状态逐步增速到滑行状态的过程中,车体重心逐渐升高,动升力在支撑车重成分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静浮力则越来越小。
    复合材料密封环微观摩擦状态模拟与摩擦性能对比分析
    宫燃, 张鹤, 车华军, 徐宜
    2015, 36(3):  421-426.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3.006
    摘要 ( )   PDF (22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复合材料密封环材料非均匀性的特点,构建密封环微观摩擦接触的移动元胞自动机计算模型。按照实际工况条件施加负荷,可视化的模拟结果可以直观地表达出密封摩擦副微观表层结构的动态演化过程。对聚酰亚胺(PI)和聚四氟乙烯(PTFE)两种复合材料密封环进行对比分析,获得在模拟时间内摩擦系数变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负荷下,两种材料的机械混合层的形成过程基本一致,PI密封环的摩擦系数大于PTFE密封环的摩擦系数,填充材料的性质和形态决定微观尺度的摩擦特征。开展两种材料的密封环摩擦试验,对宏观和微观的摩擦系数进行对比分析,证明移动元胞自动机模拟微观尺度摩擦状态的有效性,为密封材料选型提供一个合理的数值实验方法。
    基于截断总体最小二乘算法的车载三轴磁力仪标定
    张滢, 杨任农, 李明阳, 左家亮, 陈星伊
    2015, 36(3):  427-432.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3.007
    摘要 ( )   PDF (21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陆用车载磁导航为应用背景,提出一种正则化三轴磁力仪标定算法。由于车辆的机动受到限制,用于标定三轴磁力仪的观测方程是严重病态的。传统的三轴磁力仪标定方法缺乏对病态问题的处理,难以获得准确的标定参数。文中采用截断总体最小二乘(TTLS)技术对病态的磁力仪标定问题进行求解。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观测方程两端的误差,并且适合处理强病态问题。通过车载实验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减缓磁力仪标定中的病态影响,获得更为稳定的数值解,补偿后的平均航向角估计精度为1.5°,满足车载磁导航的精度要求。
    基于遗传算法的火炮反后坐装置结构多目标优化研究
    周乐, 杨国来, 葛建立, 王飞
    2015, 36(3):  433-436.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3.008
    摘要 ( )   PDF (10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口径火炮后坐阻力和炮口扰动是影响火炮射击精度的关键因素,为了减小后坐阻力峰值和炮口扰动,基于刚柔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某型火炮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从反后坐装置结构和总体结构的角度出发,利用ADAMS底层开发模块,结合小生境遗传算法程序建立多目标优化函数,进行火炮反后坐装置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优化后的后坐阻力峰值及炮口扰动明显降低,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合理可行,为火炮总体结构和反后坐装置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高速侵彻体碰撞子母化学弹头有效载荷毁伤效应
    金学科, 余庆波, 郑元枫, 王海福
    2015, 36(3):  437-442.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3.009
    摘要 ( )   PDF (61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碰撞位置对化学子母弹头毁伤效应影响,开展了爆炸成型大质量高速侵彻体碰撞化学子母弹头地面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化学子弹毁伤模式呈现为局部变形(不泄漏)、局部裂孔(部分泄漏)和碎裂摧毁(完全泄漏)3种形式,而且其分布显著受碰撞位置的影响。采用贯穿路径体积重叠法分析发现,子弹摧毁率随碰撞位置偏移量变化呈现复杂的类多阶梯分布,与试验结果相比,二者总体变化趋势相吻合。进一步机理分析认为,高速侵彻体沿贯穿路径对子弹的直接碰撞作用,只是造成子弹摧毁的一个重要因素,蒙皮碎片碰撞、子弹间相互碰撞以及子弹爆裂液体高速喷射等附加力学行为及效应也相当重要,显著提高了对化学子母弹头有效载荷的摧毁作用。
    环境压力降低对底排二次燃烧影响的数值模拟
    余文杰, 余永刚
    2015, 36(3):  443-450.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3.010
    摘要 ( )   PDF (68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揭示高空低压环境下底排减阻率减小的机理,建立底排装置尾部流场的化学非平衡流数学物理模型。其中二次燃烧模型采用10组分25步反应的H2-CO燃烧模型,运用统一算法的思路编程求解二维轴对称方程组,对底排尾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和实验进行对比验证,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对底排尾部流场以及燃烧特性进行数值预测,研究环境压力降低对底排尾部二次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燃烧对底部加能的贡献是热排气的6.4倍,是底排加能减阻的关键;随着环境压力的降低,模型尾部的环状回流区内H2的燃烧效率逐渐降低,中间产物H逐渐增多,燃烧逐渐变得不充分,导致底排减阻率明显下降。
    定心式弹托对弹体侵彻混凝土效应影响规律研究
    刘坚成, 黄风雷, 皮爱国, 申超
    2015, 36(3):  451-456.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3.011
    摘要 ( )   PDF (478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平衡炮试验中常用的前后定心式弹托设计,在文献[3]Forrestal侵彻模型基础上,建立带前后定心式弹托的刚性弹体侵彻模型,分析弹托相对附加质量、弹托组件与弹体连接强度、侵彻着速等因素对弹体侵彻终点效应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弹托附加质量越大,对侵彻深度增益越明显;随着侵彻初速的提高,弹托附加质量对侵彻深度增加量的影响逐渐增大,弹托的连接强度对侵彻深度的影响越来越小。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破片杀伤战斗部优化设计
    毛亮, 姜春兰, 王超, 路伟靖
    2015, 36(3):  457-462.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3.012
    摘要 ( )   PDF (10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改变目前破片杀伤战斗部传统“画加打”的设计模式,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引入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对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以及分析模型的探析,构建了破片杀伤战斗部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在破片杀伤战斗部优化设计过程中,采用引入多父体杂交算子的改进型遗传算法,从而改善了传统优化算法所遇到的病态梯度、初始点敏感和局部收敛等问题。以某聚焦式破片杀伤战斗部为例,运用此优化方法对破片杀伤威力和战斗部总质量两项指标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表明,优化最终方案的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战术技术指标要求,与原方案相比,优化的目标对象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观。该优化设计方法有效且普适性强,可为其他相关类弹药战斗部提供设计依据。为改变目前破片杀伤战斗部传统“画加打”的设计模式,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引入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对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以及分析模型的探析,构建了破片杀伤战斗部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在破片杀伤战斗部优化设计过程中,采用引入多父体杂交算子的改进型遗传算法,从而改善了传统优化算法所遇到的病态梯度、初始点敏感和局部收敛等问题。以某聚焦式破片杀伤战斗部为例,运用此优化方法对破片杀伤威力和战斗部总质量两项指标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表明,优化最终方案的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战术技术指标要求,与原方案相比,优化的目标对象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观。该优化设计方法有效且普适性强,可为其他相关类弹药战斗部提供设计依据。
    长方体破片侵彻明胶的运动模型与实验研究
    莫根林, 吴志林, 冯杰
    2015, 36(3):  463-468.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3.013
    摘要 ( )   PDF (12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长方体破片侵彻明胶的运动规律,建立长方体破片侵彻明胶的接触面假设以及接触面上的压力分布假设。在此基础上根据刚体质心运动方程和欧拉运动方程,建立长方体破片的六自由度运动模型。运用龙格-库塔法求解运动方程,获得长方体破片质心位移和欧拉角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高速摄影获得2发长方体破片侵彻明胶的入射欧拉角、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根据实验数据,通过试算得到长方体破片运动模型中的动态阻力系数。计算结果表明:长方体破片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的模型误差较小。
    11′-二氧基-55′-联四唑双三氨基胍盐合成及其分子构型和爆轰性能的量子化学预估
    荆苏明, 刘玉存, 刘登程, 郭嘉昒
    2015, 36(3):  469-474.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3.014
    摘要 ( )   PDF (20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乙二醛和盐酸胍等为原料,制备一种新的含能离子盐—1,1′-二氧基-5,5′-联四唑双三氨基胍盐,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G**水平下计算得到该化合物的几何结构、前线轨道能量;测试该化合物的密度为1.78 g/cm3,基于Bron-Haber能量循环设计等键反应并通过Kamlet-Jacobs公式预测该化合物的生成热、爆速、爆压分别为710.5 kJ/mol、9.01 km/s、34.88 GPa.
    主动防御非奇异终端滑模协同制导律
    邹昕光, 周荻, 杜润乐, 刘佳琪
    2015, 36(3):  475-483.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3.015
    摘要 ( )   PDF (11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在大气层外突防的弹道导弹机动能力很小易被导弹防御系统拦截,因此研究提高突防概率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提出基于主动防御方式的分阶段非奇异终端滑模协同制导律,防御导弹的制导过程分为阶段1和阶段2两个阶段。阶段1设计基于视线三角制导策略的制导律,防御导弹将自身控制在目标和拦截导弹的视线上,能有效降低防御导弹需用过载,对相对运动模型进行近似,带来的误差比较小;阶段2设计零化视线转率策略的制导律,使用更加精确的相对运动模型,避免了阶段1近似建模在制导后期带来的较大误差。仿真计算结果验证了该制导律的有效性。
    一种简化的发射系下SINS/GPS/CNS组合导航系统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
    潘加亮, 熊智, 王丽娜, 郁丰, 赵慧, 林爱军
    2015, 36(3):  484-491.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3.016
    摘要 ( )   PDF (67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弹载等高动态环境下组合导航系统状态方程具有强非线性,且各状态相互耦合影响,传统的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算法因忽略高阶项相互影响,其模型线性化展开会导致模型不准确引起导航精度下降;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算法能有效避免引入线性化误差,却存在因组合导航系统维数过高引起大量粒子递推滤波计算复杂而影响算法实时性的问题。为此,针对发射惯性系下弹载组合导航系统对滤波算法高实时性和高精确性的要求,设计了一种简化UKF(SUKF)算法,SUKF算法通过对导航系统的状态参数直接进行建模估计,解决了传统UKF算法实时性差的问题,同时继承了传统UKF算法无需模型一阶线性化展开的优点,提高了导航系统的精度。算法仿真结果表明,SUKF算法有效提高了系统解算的实时性和滤波精度,非常适合用于实际工程系统。
    具有时延及联合连通拓扑的多飞行器分布式协同编队飞行控制研究
    薛瑞彬, 宋建梅, 张民强
    2015, 36(3):  492-502.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3.017
    摘要 ( )   PDF (49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具有简单动力学特性的多飞行器非线性系统模型,在系统存在通讯时延及网络拓扑为联合连通的情况下,提出一种基于一致性理论的分布式编队控制算法。利用Lyapunov-krasovskii函数分析具有时延的多飞行器编队系统稳定性,并以线性矩阵不等式(LMIs)的形式给出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通过仿真实例验证编队控制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当通讯延迟、控制协议参数、网络拓扑等满足稳定性条件时,文中提出的编队控制算法能使多飞行器编队系统渐近收敛至期望的速度,并且形成预期的编队队形。
    半捷联微惯性测量系统同轴度误差解析评定
    张樨, 李杰, 范建英, 陈伟, 冯伟
    2015, 36(3):  503-509.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3.018
    摘要 ( )   PDF (244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半捷联微惯性测量方法的提出为高旋弹药飞行姿态的高精度测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而复杂的半捷联机械结构又给测量系统带来了不可忽略的同轴度问题。针对半捷联系统的同轴度问题,在介绍半捷联微惯性测量系统基本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适用于半捷联系统外筒与内筒的同轴度解析评定方法。其中,外筒的同轴度测定方法参考现有标准测量方法,而内筒的同轴度测定,则是在推导存在同轴度误差角时微惯性测量组合(MIMU)输出模型的基础上,详细设计了适合半捷联内筒同轴度的动态标定方法,利用系统自身组部件完成了同轴度误差角标定,并在实验条件下对径向陀螺输出作了误差补偿,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最终完成了半捷联微惯性测量系统同轴度误差的综合解析评定。
    车载导弹光学辅助数学传递对准方法
    梁浩, 王丹丹, 穆荣军, 崔乃刚
    2015, 36(3):  510-515.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3.019
    摘要 ( )   PDF (15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发射准备时间和对准精度等方面分析现代战争环境下车载导弹对初始对准的要求,提出利用自准直仪进行光学辅助数学传递对准的方法。给出光学辅助数学传递对准系统搭建方案,推导主、子惯导方位光学传递关系,将光学准直得到的相对方位测量角引入到“角速度+加速度”匹配模式中构成新的量测方程,对主、子惯导安装角进行滤波估计。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方位光学传递算法的正确性和精度进行了验证,并对光学辅助数学传递对准方法进行了数学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快的对准速度和较高的对准精度,能够满足现代车载导弹快速高精度初始对准的要求。
    随动推力作用下柔性自旋飞行器横向振动响应及失稳分析
    荣吉利, 徐天富, 王玺, 殷新喆
    2015, 36(3):  516-522.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3.020
    摘要 ( )   PDF (11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柔性自旋飞行器动力学问题,考虑结构自身旋转作用,建立计入陀螺力矩及随动推力影响的运动方程,研究系统的动力学响应问题。将柔性自旋飞行器简化为非均匀转子结构,采用剪切变形对轴向位移有影响的Timoshenko梁模型,计入了陀螺力矩及随动推力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运动方程,分析了质量偏心力作用下转速和推力对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以及结构失稳的情况。分析结果表明:随动推力的增加会减小系统的刚度和临界转速;激振频率等于系统临界转速频率时系统发生共振;推力达到或超过临界推力将导致系统失稳;转速的增加会降低系统的临界推力值;结构的非均匀性对系统的临界转速和临界推力造成很大影响。
    烟酸粉尘云爆炸极限的逻辑回归分析
    刘庆明, 刘丽斌, 汪建平, 王斌, 张云明
    2015, 36(3):  523-529.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3.021
    摘要 ( )   PDF (208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欧盟标准EN14034-3:2006、美国标准E1515和中国标准GB/T 16425—1996 对粉尘云爆炸下限浓度测定方法的规定和要求各不相同,为更精确地研究粉尘云的爆炸下限,根据统计学的数据收集方式,在20 L球型爆炸装置中测试粒径为96~113 μm的烟酸粉尘云爆炸下限。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SPSS统计软件得到烟酸粉尘云的爆炸下限概率-浓度分布曲线,实现对GB/T 16425— 1996粉尘云爆炸下限浓度测定方法中粉尘云爆炸下限区间的量化,并分析了实验次数的不同对爆炸下限概率分布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爆炸下限概率为50%时,置信区间范围最窄,并且在实验次数不同时,其爆炸下限概率在该值处两边发展趋势不同。与现有粉尘云爆炸下限浓度测定方法得到的结果相比,以概率表示烟酸粉尘爆炸下限更符合实际情况,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提供精确的理论依据。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矢量跟踪建模与仿真
    曾广裕, 申强, 李东光, 何新
    2015, 36(3):  530-538.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3.022
    摘要 ( )   PDF (39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现有公开资料缺乏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矢量跟踪算法具体滤波跟踪控制过程的详细分析,建立了矢量延迟/频率锁定环(VDFLL)跟踪模型并对模型线性化过程进行推导。重点分析了矢量VDFLL跟踪算法时序逻辑控制问题,同时针对VDFLL无法实现对载波相位锁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串联式锁相环(PLL)电文解调模型。建立了以软件接收机为平台的矢量VDFLL模型,并进行了半实物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矢量VDFLL控制模型不仅正确地实现对接收机状态信息的最优估计,同时具有良好的动态跟踪性能。
    优势决策信息系统规则获取方法及应用
    索中英, 程嗣怡, 袁修久, 李彦明
    2015, 36(3):  539-544.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3.023
    摘要 ( )   PDF (10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于已有优势决策信息系统规则获取方法存在不足,如得到规则较少、规则正确率不高等,定义优势决策辨识集和辨识矩阵,给出优势决策信息系统的属性约简方法;引入基于优势关系的粗糙集方法将对象进行优劣排序,并结合决策属性剔除不合理对象,将不协调优势决策信息系统转化为协调优势决策信息系统;提出协调优势决策信息系统的规则获取方法,该方法符合自然推理过程,直观性强,在充分挖掘系统蕴含信息的基础上,保证了规则的正确性;将该规则获取方法应用于雷达对抗目标威胁评估简单可行,并为解决属性含有“偏好信息”的决策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基于点电荷模型的舰船静电场反演算法研究
    姜润翔, 林春生, 龚沈光
    2015, 36(3):  545-551.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3.024
    摘要 ( )   PDF (10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舰船静电场反演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点电荷模型的静电场反演方法。在利用舰船静电场先验信息对场源的粗略位置进行设定的基础上,利用泰勒展开式的收敛半径对场源的个数和位置进行计算,结合3层介质下点电荷电场的计算公式,建立等效场源系统的线性方程组,并通过对线性方程组的求解达到计算等效点电荷强度和舰船偶极矩的目的,利用实测数据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由水深8 m的测量数据向水深22.5 m进行反演时,换算精度较高,误差值小于4%.
    维修-更换串联系统贮存可用度建模及费用分析
    杨力, 马小兵
    2015, 36(3):  552-558.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3.025
    摘要 ( )   PDF (151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长期贮存产品的维修保障特点,分别建立两类典型贮存部件的瞬时贮存可用度模型。一类部件为等时定检维修产品,定期检测有一定的概率无法探测到故障,若检测发现故障则立即进行维修,经过一段时间后修复如新;另一类部件为定期更换产品,其更换周期长度为维修类产品定检周期的整数倍。在此基础上,推导由这两类部件串联构成系统的瞬时和平均贮存可用度,并建立该系统贮存剖面内的维护费用模型。以固定贮存期内的费用率最低为目标,对检测周期以及更换周期进行了综合优化。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的周期长度配比对于费用率有较大的影响,合理的周期规划是实现贮存经济性的关键。
    研究简报
    轴向柱塞泵空化时气相动态演进过程及影响
    苑士华, 周俊杰, 罗先伟, 荆崇波
    2015, 36(3):  559-565.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3.026
    摘要 ( )   PDF (17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轴向柱塞泵在工作过程可能出现的空化现象进行研究。目前使用的稳态流体模型在计算流体属性(密度和体积弹性模量)时没有考虑气体演进的动态特征。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动态流体模型,该模型考虑液压油中气体(空气)的动态演进过程,包括气体的产生、消解以及在不同控制体积之间的输运和分布。应用此模型到轴向柱塞泵的压力流量特性仿真中,分析了气体影响泵特性的内在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稳态流体模型会低估空化对泵出口流量和压力的影响,而动态流体模型从本质上揭示了空化时泵出口流量压力脉动的增加以及平均流量的降低是因为气相对流体可压缩性的改变。
    单兵光电侦察装备作战效能试验技术研究
    史圣兵, 秦少刚, 陈振兴, 张俊生, 宋宏伟
    2015, 36(3):  566-570.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3.027
    摘要 ( )   PDF (10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战争模式和作战样式的变化,要求传统的性能试验要向作战试验转型,以考核武器装备在接近真实作战环境下的能力。当前,作战效能评估方法已被广泛研究,但如何进行作战效能试验缺少探讨。针对单兵光电侦察装备的使命特点,在作战环境构建、指标体系构建和试验项目实施3个方面给出了开展作战效能试验的方案设计思路,并采用ADC评估模型进行效能评估。通过两类单兵光电侦察装备作战效能试验,证明了该试验技术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对其他类武器装备作战效能评估提供了借鉴意义。
    Cr12MoV冷作模具钢渗硼层表面与界面分析
    孔德军, 谢春洋
    2015, 36(3):  571-576.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3.028
    摘要 ( )   PDF (20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热浸渗法对Cr12MoV冷作模具钢进行渗硼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能量色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渗硼层表面-界面形貌、化学元素分布和物相组成,对结合界面进行线扫描和面扫描分析,讨论了热浸法渗硼机理,并对残余应力和残余奥氏体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渗硼层表面存在着细小气孔,与不溶于硼化物的原子扩散相关;渗硼层表面形成的高硬FeB按照(002)方向择优生长;渗硼层结合界面化学元素发生相互扩散,元素分布均匀;渗硼处理后表面残余应力由拉应力变为压应力,同时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改善了冷作模具的摩擦与磨损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