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兵工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5-05-29
    论文
    基于离合器接合速度的重型越野车辆起步控制研究
    苗成生, 刘海鸥, 赵亦农, 岳甫营, 陈慧岩
    2015, 36(5):  769-776.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5.001
    摘要 ( )   PDF (129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起步过程动力学模型并提出了起步过程评价指标,选取转速、位移等为控制参量,设计了基于接合速度的干式离合器分段控制策略。设计了起步分段控制模型,利用试验数据库统计得出分段控制的主要参数阈值。对所设计的控制策略进行了实车平路起步试验。以当量冲击度、起步时间和滑转圈数为评价指标,分析了起步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离合器接合速度的起步控制策略满足起步平稳性和快捷性的要求,为后续开展适应全工况的优化控制奠定了基础。
    出口压力对柴油喷油器流量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仇滔, 冯祥, 雷艳, 代贺飞, 徐慧, 张传霞
    2015, 36(5):  777-780.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5.002
    摘要 ( )   PDF (10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油机高压燃油系统中,喷油器内部燃油的高速流动易导致喷孔内部出现空化,从而影响喷油特性。为了研究喷油器的进出口压力对燃油在喷嘴里的流动的影响,设计了一套出口压力可调的试验装置,针对高压共轨喷油器进行了不同出口压力下的喷油规律测量,研究了出口压力对喷油率的影响。试验发现:由于进出口压力差很大,喷嘴内部为空化流动;空化流动时,当入口压力不变时,改变出口背压,喷油率不变化,流动出现阻塞现象;出现空化后,增加出口压力,流量系数增大。
    一种自适应模糊小波神经网络及其在交流伺服控制中的应用
    侯润民, 刘荣忠, 高强, 王力, 邓桐彬
    2015, 36(5):  781-788.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5.003
    摘要 ( )   PDF (30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某武器大功率交流伺服系统所存在的大变负载、慢时变、强耦合的非线性特性和不确定扰动等问题,提出了模糊小波神经网络(FWNN)间接自适应控制器,该控制器的特点为Takagi-Sugeno-Kang (TSK)模糊模型的后件部分由自回归小波神经网络(SRWNN)构成。给出了SRWNN参数的迭代算法,利用SRWNN辨识器为控制器提供实时梯度信息,有效地克服了参数变化和负载扰动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且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采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方法证明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研究和样机试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火炮结构动力学优化
    梁传建, 杨国来, 王晓锋
    2015, 36(5):  789-794.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5.004
    摘要 ( )   PDF (13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炮口扰动优化问题,提出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试验设计、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火炮结构动力学优化。建立了某大口径火炮上装部分非线性有限元动力学模型,结合试验设计进行了火炮结构动力学分析。以试验数据为训练样本,建立了基于贝叶斯正则化算法的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来模拟火炮总体结构参数与炮口扰动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构造了炮口扰动优化目标函数,利用遗传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实现了火炮总体结构参数的动力学优化。研究表明所建立的火炮总体结构参数与炮口扰动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具有很高的可信度,运用该方法进行火炮结构动力学优化行之有效。
    超宽带无线电引信回波信号建模与仿真
    沈磊, 黄忠华
    2015, 36(5):  795-800.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5.005
    摘要 ( )   PDF (20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超宽带信号辐射、地面散射特性及超宽带无线电引信回波信号频率等原因,超宽带无线电引信回波信号经常被淹没在噪声中。为了得到超宽带无线电引信回波信号,从超宽带信号的多径效应出发,推导出了超宽带无线电引信回波信号数学模型,并通过时域分析法及Matlab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由于引信天线波束照射范围内距离不同导致地面散射信号返回到天线的时间不同,从而造成展宽效应,并且随着高度不断增加,展宽效应更加明显;随着高度的增加,超宽带无线电引信回波信号幅度相应变小。通过与实测波形比较,验证了建模的正确性。
    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线性调频引信定距方法
    岳凯, 郝新红, 栗苹, 陶艳, 李永亮
    2015, 36(5):  801-808.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5.006
    摘要 ( )   PDF (319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调频(FM)引信,为了在较小的调制频偏内获得较高定距精度,提出了基于分数阶域瞬时初始频率估计和基于分数阶相关的两种定距方法。论述了两种方法的定距原理,分析了其距离分辨力与抗噪声性能,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较FM谐波定距方法,两种方法具有较高的距离分辨力,且受FM带宽影响较小;同时定距方法通过FM发射、接收信号与单载波混频方法,在分数阶域避免了FM率估计,降低了算法复杂度,具有工程可实现性;较初始频率估计方法,基于分数阶相关的FM定距方法抗噪声性能更好,适合于低信噪比环境下信号检测。
    显微方法在发射药燃烧残渣溶解性研究中的应用
    张开闩, 吴斌, 余旭华, 邹志强
    2015, 36(5):  809-812.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5.007
    摘要 ( )   PDF (33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身管武器发射药燃烧残渣擦拭问题,采用显微方法研究发射药燃烧残渣的溶解过程,取得了燃烧残渣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率数据。开展了优化溶剂配方的正交实验,配制了对发射药燃烧残渣去除率优于99%的溶剂。结果表明:应用显微方法可实时观测残渣的溶解过程,据此可建立一种有效的溶解性研究方法。
    基于恒星几何构型分布的天文定位误差建模及误差特性分析
    赵慧, 熊智, 王丽娜, 潘加亮, 郁丰, 戴怡洁
    2015, 36(5):  813-822.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5.008
    摘要 ( )   PDF (93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文导航系统以天体为导航信标进行导航定位,其定位性能除了受天文测量仪器精度的影响外,和所观测天体几何构型分布亦有关联。从天文定位基本原理出发,推导建立了天文定位误差模型,分析了影响天文定位性能的因素,着重研究了恒星几何构型中恒星方位角对天文定位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在测量精度一定的条件下,可用于判别天文定位性能优劣的误差权系数k以及天文定位性能较优的恒星分布情况。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天文定位误差模型可以有效用于分析天文定位性能。
    基于倾侧角反馈控制的预测校正再入制导方法
    赵江, 周锐
    2015, 36(5):  823-830.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5.009
    摘要 ( )   PDF (11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升力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滑翔制导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倾侧角反馈控制的预测校正制导方法。该算法不依赖于传统的准平衡滑翔条件(QEGC),能够抑制再入滑翔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周期性轨迹震荡现象。纵向制导采用落点预测与指令校正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设计倾侧角反馈控制律对飞行器的高度变化率进行实时修正;侧向制导兼顾考虑横程误差和航向角误差对制导指令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基于归一化误差走廊的倾侧角反转逻辑,实现了飞行器的侧向运动控制。CAV-H高超声速飞行器制导仿真实例表明, 该制导方法有效地抑制了再入滑翔轨迹的周期性震荡,导引飞行器完成平稳再入飞行。Monte Carlo仿真验证表明,在多种扰动和误差存在的情况下,该制导方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基于最优二次型理论的滚转导弹三回路驾驶仪设计与研究
    范世鹏, 林德福, 姚怀瑾, 路宇龙, 祁载康
    2015, 36(5):  831-838.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5.010
    摘要 ( )   PDF (11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了存在交叉耦合的滚转导弹动力学模型,并将通道耦合效应视为外界干扰,利用最优二次型(LQR)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三回路驾驶仪的单输入多输出(SIMO)设计方法。分析了三回 路驾驶仪的基本特点,并研究了权系数矩阵与驾驶仪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可辅助设计者更合理地选择权系数矩阵。将考虑耦合的动力学模型视为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对滚转导弹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设计结果表明:对于存在状态耦合的滚转导弹而言,以SIMO设计的三回路驾驶仪可以很好地抑制耦合的影响,与MIMO设计得到的控制律差异很小。通过对滚转导弹耦合系统的非线性数学仿真,验证了以上结论的正确性。
    制冷焦平面高动态范围热成像非均匀校正系数与积分时间的关系
    顿雄, 范永杰, 金伟其, 王霞
    2015, 36(5):  839-845.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5.011
    摘要 ( )   PDF (48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变积分时间是实现高动态范围(HDR)热成像的最有效手段,但积分时间的变化会使得系统的残留非均匀性噪声也发生变化。从红外系统响应模型出发,推导了两点非均匀校正(NUC)法的增益和偏置校正参数与积分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增益校正参数与积分时间无关,只有偏置校正参数与积分时间有关;并通过实际热成像系统的测试对比实验,证明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研究结果为变积分时间的HDR热成像系统的NUC提供了合理、可行的校正依据,可极大的简化变积分时间的HDR热成像系统NUC处理过程。
    天波雷达欠密度流星余迹干扰抑制算法
    薄超, 顾红, 苏卫民, 陈金立
    2015, 36(5):  846-853.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5.012
    摘要 ( )   PDF (11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欠密度流星余迹干扰严重影响天波超视距雷达(OTHR)目标检测的问题,提出了欠密度流星余迹干扰抑制算法。应用二进小波变换(DWT)计算流星余迹干扰的位置,并将该位置的回波数据组成3阶Hankel张量;采用高阶正交迭代(HOOI)算法和总体最小二乘(TLS)算法,抑制张量中的噪声分量和求解流星余迹干扰参数,解得流星余迹干扰的时域回波数据;从回波数据中去除流星余迹干扰,得到干扰抑制后的时域回波数据。与现有流星余迹干扰抑制算法相比,该方法提高了目标的信杂噪比(SCNR)。
    基于轮廓片段匹配和图搜索的红外目标识别方法
    苏娟, 杨罗, 张阳阳
    2015, 36(5):  854-860.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5.013
    摘要 ( )   PDF (22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前视红外(FLIR)目标识别中复杂背景干扰和目标轮廓片段缺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 基于轮廓片段匹配和图搜索的目标识别方法。提取基准图和实时图的轮廓特征并进行分段,利用片段的方位和朝向特征进行匹配并构建匹配图;在基准图轮廓片段间的空间关系约束下,利用图搜索策略遍历匹配图得到候选目标轮廓片段组合;结合全局相似性度量实现目标的匹配识别。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复杂背景干扰和轮廓片段缺失的情况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图像处理前照灯检测仪校准器自动检定系统
    潘越, 徐煕平, 张帆, 姜肇国, 乔杨, 李艳荻
    2015, 36(5):  861-868.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5.014
    摘要 ( )   PDF (487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保证前照灯检测仪校准器的测量精度,需要对其光轴角与光强度进行定期检定。针对传统检定方案中,自动化程度不足,难于保证检定重复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图像处理技术与高精度电动转台相结合的检定方法,利用实际位移与像素位移间的等比关系及像面灰度与物面照度间的线性关系,实现了对前照灯检测仪校准器的高精度自动检定。使用最小二乘方法对不同照度下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求出了回归线性方程并绘制了被检校准器光源的等照度曲线。实验分析表明,10 m远距离上,光轴角的测量精度在40″以内,光照度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小于1%.
    基于线性阵列包络线偏移叠加的车辆检测方法
    陶良小, 靳平, 王同东, 朱维
    2015, 36(5):  869-873.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5.015
    摘要 ( )   PDF (19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声信号和震动信号的车辆目标探测,广泛应用于战场侦查、安防和反恐等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声信号和震动传感器线性阵列包络线偏移叠加的车辆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根据信号包络线特征和相似性,通过偏移叠加的方法进行信号检测和速度估计,不仅能提高对运动车辆目标的检测效率,还可给出它们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实验数据分析表明:除了多个车辆同时经过会导致目标信号在时域内重叠外,其他情况下车辆目标都能检测识别;与利用单个传感器的信噪比和持续时间等特征进行检测的结果相比,误检率由61%降至0%,而漏检率由7.8%升至12.5%.
    基于Ad Hoc无线传感网络的三维智能组网优化算法设计研究
    金鑫, 娄文忠, 王辅辅
    2015, 36(5):  874-878.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5.016
    摘要 ( )   PDF (10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d Hoc无线传感网络(WSN)是一种无中心、自组织的无线网络。这种动态网络需要通过合适的组网算法生成拓扑结构以提高其稳定性。在多频率分级Ad Hoc网络结构中,簇头负责簇内成员节点之间的通信及簇头之间的通信,因此,如何选择出最合理的节点担任簇头成为分簇算法的关键问题。在现有的组网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预测模型的新型分簇组网算法,基于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构建三维网络拓扑结构,通过分簇算法生成分级网络,并对生成网络的簇头数及分簇平衡度进行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新型分簇组网算法的可行性,通过算法生成的分簇结构稳定。
    声速剖面快速反演浮标系统与算法研究
    张维
    2015, 36(5):  879-884.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5.017
    摘要 ( )   PDF (197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快速获取大面积海域声速剖面(SSP),介绍了一套具有全球差分定位(DGPS)、短波通信等功能的声纳浮标系统。传统的基于声传播时间的声速剖面反演,由于需要搜索不同声速剖面时的特征声线,存在速度慢的问题。为此,提出采用微扰法快速计算声传播时间,并以之为代价函数反演了南海某海域声速剖面。实验结果表明:该声纳浮标在4级海况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与传统方法相比,虽然微扰法反演的精度下降了近1倍,但是计算时间由10 h减少到了3 s; 文中所提出的声纳系统与反演算法能满足声速剖面海上实时监测的要求。
    循环后缀在水声时反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王驰, 殷敬伟, 杜鹏宇, 陈阳
    2015, 36(5):  885-890.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5.018
    摘要 ( )   PDF (29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受声速梯度分布、收发节点相对位置等因素影响,水声信道中存在能量最强的多途信号不是最先到达接收端的情况,此情况下对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通信若单一添加循环前缀作保护间隔,在以接收功率最强信号作定时同步时基时,当前符号内信息会受到下一符号信息的污染,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数据除了本符号数据外还包括了下一符号的循环前缀数据,从而破坏了子载波间正交性,也引入了符号间干扰,导致通信性能下降。为此提出在原有的OFDM数据结构中添加循环后缀,以保证FFT操作的数据为当前符号内信息,即使定时不精确产生k个采样点的偏差,也只是相位偏转2πnk/N,差分编解码技术即可完成相位补偿和校正,保护了子载波间的正交性;同时提出将循环后缀与时间反转镜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水声OFDM通信系统中,抑制时反信道主峰两侧旁瓣引起的等效多途影响,使得时间反转镜技术适用于OFDM系统,提高系统性能。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验证了循环后缀应用于水声OFDM通信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无速度测量下基于信息耦合度的自主水下航行器分群控制算法
    杨盼盼, 刘明雍, 雷小康, 武小金
    2015, 36(5):  891-897.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5.019
    摘要 ( )   PDF (111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主水下航行器(AUV)的分群控制,表征为AUV群集在外部刺激下自发分裂成多个子群的行为。针对无速度测量下AUV群集(SAUV)的分群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耦合度的分群控制算法。该算法利用信息耦合度表征AUV间的交互作用强度,并通过对个体运动的动态调节实现群集行为的分化。在此基础上,针对AUV分群过程中无速度测量的情况,通过设计分布式观测器对邻居速度信息进行实时估计,并将最大信息耦合度邻居的位置信息融入分群控制律中,实现了外部刺激下AUV群集的自发分群运动。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均验证了所提分群控制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自组装磁性微囊的合成与制备
    张绍帅, 张赤军, 闫景辉, 姚爽, 康振辉
    2015, 36(5):  898-903.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5.020
    摘要 ( )   PDF (277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聚丙烯酰胺 (PAM) 为表面活性剂,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并且在改变PAM用量的条件下合成了囊状的磁性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对磁性Fe3O4的结构、形貌、磁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磁性微囊外径约为200 nm,组成微囊的Fe3O4纳米粒子其粒径分布在30 nm左右,磁性微囊的饱和磁化强度为62.5 emu/g,表现出超顺磁性。
    脉冲磁场对高速钢刀具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梁志强, 马利平, 王西彬, 解丽静, 赵文祥, 姚洪民
    2015, 36(5):  904-910.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5.021
    摘要 ( )   PDF (81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脉冲磁场处理对高速钢(HSS)刀具材料W9Mo3Cr4V的摩擦磨损机制。通过进行HSS材料脉冲磁化摩擦试验,对不同的脉冲磁场强度、磁场频率和磁化时间条件下,HSS材料磨损率、摩擦系数以及表面形貌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脉冲磁场能够使得HSS材料的耐磨性明显提高,摩擦系数降低,且其摩擦表面形貌较平坦;特别是在一定的脉冲磁场参数下,HSS磁化处理效果较好,摩擦系数小且耐磨性好。脉冲磁化处理前后材料微观组织对比分析显示:脉冲磁化处理后,材料内部析出大量弥散碳化物,弥散强化是脉冲磁化处理增强材料耐磨性的主要机理。
    SiCp/Al复合材料超精密车削切屑形成机制及形成过程模型
    葛英飞, 徐九华, 杨辉
    2015, 36(5):  911-920.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5.022
    摘要 ( )   PDF (659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观察切屑根部和切屑的形态及金相微观组织,采用细观分析法和金属切削理论分析法相结合,研究、分析了天然单晶金刚石(SCD)和聚晶金刚石(PCD)刀具超精密车削SiCp/2024Al和SiCp/ZL101A复合材料时的切屑形成机制,并建立了这两种材料的切屑形成过程模型。结果表明:切屑呈厚度准周期性变化的锯齿状;切削变形时工件材料中微裂纹的动态形成和扩展、剪切角周期变化是形成这种切屑形态的两种主要机制;该材料微观上的不均匀性、材料本身的各种缺陷以及大量不可变形增强颗粒的存在,使得切削时剪切区材料产生大量的微裂纹和微空洞,而其微观组织特性、力学性能特性以及切削时周期性的滑-停现象决定了剪切角周期变化;增强颗粒体分比、切削速度、进给量、刀具刃口半径是影响切屑形成的主要因素。
    铜基复合材料分类判别方法研究
    马润波, 杜建华, 许世蒙
    2015, 36(5):  921-927.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5.023
    摘要 ( )   PDF (24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正交分割铜基复合材料表面微观形貌图,随机选取子图组成训练集。通过对基元模型的选取与设计,提取石墨颗粒的特征指标,并进行分布规律的统计推断,可知石墨颗粒的径心、斜率、分形维数和稠密度服从正态分布,长径、短径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经显著性检验可以推断石墨颗粒的分布规律具有一致性。进一步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了表征铜基复合材料表面微观形貌复杂程度的主要指标,利用支持向量机原理,对不同石墨质量分数的铜基复合材料进行了分类判别。结果表明,通过表面微观形貌,对石墨质量分数为16%的铜基复合材料的分类准确率达到了83.333%,对石墨质量分数为10%与20%的两种铜基复合材料之间的分类准确率达到了100%.
    薄壁管滚珠旋压力计算模型
    赵春江, 王琛, 耿明超
    2015, 36(5):  928-932.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5.024
    摘要 ( )   PDF (10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给出了一种计算三维滚珠旋压力的解析模型。根据滚珠轨迹对空间坐标进行旋转,简化了滚珠与工件的空间关系表达式;基于空间解析几何理论和旋压件为半无限体的假设,得到了滚珠与管坯的接触边界方程,并在各坐标平面上进行投影得到二维曲线,通过对曲线的积分计算各坐标平面内的接触区投影面积。变形区单位压力通过钢球压入空间半无限体时成形区的平均压力近似相等的假设给出,计算各旋压力分量和总旋压力;通过对旋压力轴向分量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给出了一种计算三维滚珠旋压力的解析模型。根据滚珠轨迹对空间坐标进行旋转,简化了滚珠与工件的空间关系表达式;基于空间解析几何理论和旋压件为半无限体的假设,得到了滚珠与管坯的接触边界方程,并在各坐标平面上进行投影得到二维曲线,通过对曲线的积分计算各坐标平面内的接触区投影面积。变形区单位压力通过钢球压入空间半无限体时成形区的平均压力近似相等的假设给出,计算各旋压力分量和总旋压力;通过对旋压力轴向分量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给出的计算模型的准确性。
    随机载荷作用下扭力轴耐久性优化设计
    刘勤, 钱云鹏, 姬广振, 孙志礼
    2015, 36(5):  933-937.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5.025
    摘要 ( )   PDF (10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多工况下扭力轴随机载荷时间历程,编制了8级扭矩谱;考虑材料性能、疲劳影响系数等因素的分散性,应用疲劳可靠性理论与方法,建立了耐久性分析模型,计算了疲劳寿命与耐久度。在此基础上,以车辆行驶6 000 km时扭力轴的耐久度作为目标,以刚度可靠性、结构尺寸等为约束,构建基于耐久度的结构优化模型;提出了以双循环策略处理耐久性目标、单循环策略处理可靠性约束的优化求解方法,既保证了目标的计算精度,又提高了优化计算的效率。优化结果表明:扭力轴在满足刚度可靠性等约束的条件下,耐久度得到明显的提高。
    旋转式室温磁制冷回热器二维多孔介质模型仿真
    侯普秀, 刘超鹏, 巫江虹
    2015, 36(5):  938-945.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5.026
    摘要 ( )   PDF (607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考虑了主动式回热器(AMR)中单元小格内磁热性工质粒径的不同和位置分布随机性的情况下,建立了室温磁制冷机关键零部件——AMR的二维多孔介质模型,并对系统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优化。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模型的计算温度曲线与实验结果温度曲线具有相同的发展趋势,个别区域存在一定的计算误差,但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通过分析冷却流体流量、AMR转速以及磁场强度对室温磁制冷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换热流体流量增加时,有助于抵消AMR中残留液体对于性能的影响;转速的增加减少了换热流体与磁工质的换热时间,对于制冷机的性能存在不利影响,但是这一影响在冷却流体流量较大时会变小;增加磁场强度有助于减轻残留液体对于制冷量的影响,系统性能也有明显的提升。在考虑了主动式回热器(AMR)中单元小格内磁热性工质粒径的不同和位置分布随机性的情况下,建立了室温磁制冷机关键零部件——AMR的二维多孔介质模型,并对系统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优化。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模型的计算温度曲线与实验结果温度曲线具有相同的发展趋势,个别区域存在一定的计算误差,但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通过分析冷却流体流量、AMR转速以及磁场强度对室温磁制冷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换热流体流量增加时,有助于抵消AMR中残留液体对于性能的影响;转速的增加减少了换热流体与磁工质的换热时间,对于制冷机的性能存在不利影响,但是这一影响在冷却流体流量较大时会变小;增加磁场强度有助于减轻残留液体对于制冷量的影响,系统性能也有明显的提升。
    基于接触理论的螺栓联接接触面力学特性研究
    章伊华, 林丹益, YANG Guo-yu
    2015, 36(5):  946-952.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5.027
    摘要 ( )   PDF (33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多微凸体粗糙接触表面由弹性、弹塑性至塑性变形转化过程的连续光滑可导原理,论证了载荷作用下接触面接触强度及实际接触面之间的连续性和区域性。用混合单元法创建实际螺栓结构接触压力模型,求解出螺栓结构的实际接触面积与接触压应力分布。对比超声波实验数据,有限元分析(FEA)结果与超声波实验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通过系列模型,分析压应力沿螺栓方向的传递作用,证明螺栓联接结构接触应力在环形区域内分布的连续性,并探讨了改变预紧力和结构几何参数对螺栓联接接触强度、接触应力范围的影响规律。
    攻防对抗中指数射击策略最优性分析
    李龙跃, 刘付显, 赵麟锋, 王东旭
    2015, 36(5):  953-960.  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5.05.028
    摘要 ( )   PDF (10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红蓝攻防对抗中的射击策略优化问题,即研究红方面对多个蓝方目标,如何射击能获得最大收益的问题。基于以往研究的局限性,为平衡红方射击收益和自身存活概率,引入和拓展Gittins指数应用于射击决策问题,考虑了蓝方目标退出战斗的可能性,以红方在自身被摧毁之前最大化杀伤蓝方目标的收益(或数量)为目标,对指数射击策略的最优性进行了讨论,拓展了定理1、定理2,给出推论1. 为进行比较,引入近视策略、完全策略和循环策略3种截然不同的射击策略,并给出近视策略最优性定理3. 实例设置了两个射击场景,在4种射击策略下计算红方的收益情况、杀伤目标情况和自身被摧毁情况,验证了指数射击策略的最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