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工学报 ›› 2024, Vol. 45 ›› Issue (10): 3356-3370.doi: 10.12382/bgxb.2023.0894
收稿日期:2023-09-07
上线日期:2024-01-17
通讯作者:
基金资助:Received:2023-09-07
Online:2024-01-17
摘要:
在反导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提高导弹的命中率,需要对导弹的机动性、快响应性等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由于响应时间短、无机械部件、工作频带宽等优势,基于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的主动流动控制技术成为兵器科学与技术以及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技术在导弹的快响应气动力控制、横向主流干扰控制、激波控制、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等流动控制领域均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为减小导弹的阻力、提高导弹的机动性、快响应性等提供了技术保障。结合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多年的研究经验,对导弹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流动控制技术的原理内涵、发展状况、关键问题等进行阐述和总结,以便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帮助。
中图分类号:
张小兵, 李晋峰. 导弹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流动控制技术综述与展望[J]. 兵工学报, 2024, 45(10): 3356-3370.
ZHANG Xiaobing, LI Jinfeng. Review and Prospect of Missile Plasma Synthetic Jet Control Technology[J]. Acta Armamentarii, 2024, 45(10): 3356-3370.
图5 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对超声速横向来流的干扰作用纹影结果[86]
Fig.5 Schlieren results of the interference effect of plasma synthetic jet on supersonic transverse incoming flow[86]
| [1] |
李斌, 刘琪, 徐琰珂. 美国未来空空导弹发展与能力[J]. 航空兵器, 2023, 30(2): 83-90.
|
|
|
|
| [2] |
李玮, 程磊, 逯怀刚, 等. 俄乌冲突中反辐射导弹的作战运用与启示[J]. 航天电子对抗, 2023, 39(3): 5-9.
|
|
|
|
| [3] |
刘东矗, 刘新雄. 美军高超声速导弹作战运用的关键问题分析[J]. 战术导弹技术, 2023(3): 142-148.
|
|
|
|
| [4] |
王毓龙, 刘曰胜, 赵玲, 等. 以色列国家导弹防御体系建设发展研究[J].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23, 18(1): 97-102.
|
|
|
|
| [5] |
刘颖, 任春艳. 2021年国外空地导弹发展动态研究[J]. 航空兵器, 2022, 29(5): 11-20.
|
|
|
|
| [6] |
任淼, 刘晶晶, 文琳. 2021年国外空空导弹发展动态研究[J]. 航空兵器, 2022, 29(4): 33-41.
|
|
|
|
| [7] |
赵彪. 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发展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
|
|
|
| [8] |
|
| [9] |
赵鹏飞, 董长虹. 高超声速飞行器关键技术发展分析[J]. 飞航导弹, 2017(10): 37-44.
|
|
|
|
| [10] |
周岩, 罗振兵, 王林, 等. 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及其流动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 航空学报, 2022, 43(3): 90-132.
|
|
|
|
| [11] |
夏智勋, 王林, 周岩, 等. 等离子体高能合成射流[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2.
|
|
|
|
| [12] |
李应红, 吴云, 梁华, 等. 等离子体激励气动力学探索与展望[J]. 力学进展, 2022, 52(1): 1-32.
|
|
|
|
| [13] |
|
| [14] |
王林. 等离子体高能合成射流及其超声速流动控制机理研究[D]. 长沙: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4.
|
|
|
|
| [15] |
|
| [16] |
|
| [17] |
|
| [18] |
|
| [19] |
|
| [20] |
张小兵, 袁亚雄, 谢玉树. 等离子体点火密闭爆发器实验研究[J]. 火炸药学报, 2003, 26(2): 24-26, 31.
|
|
|
|
| [21] |
张小兵, 袁亚雄, 陈键, 等. 含能材料等离子体点火过程的数值模拟[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8(3): 295-298.
|
|
|
|
| [22] |
|
| [23] |
|
| [24] |
袁亚雄, 张小兵. 高温高压多相流体动力学理论与应用[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6.
|
|
|
|
| [25] |
|
| [26] |
杨瑞, 罗振兵, 夏智勋, 等. 高超声速导弹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控制数值研究[J]. 航空学报, 2016, 37(6): 1722-1732.
doi: 10.7527/S1000-6893.2016.0028 |
|
doi: 10.7527/S1000-6893.2016.0028 |
|
| [27] |
程林, 谭慧俊. 等离子体合成射流主动流动控制技术实验研究进展[C]// 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 南京: 中国力学学会, 2016.
|
|
|
|
| [28] |
|
| [29] |
|
| [30] |
|
| [31] |
|
| [32] |
|
| [33] |
钟翔宇, 黄伟, 钮耀斌, 等. 高超声速飞行器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方法综述[J]. 飞航导弹, 2021(6): 42-48.
|
|
|
|
| [34] |
|
| [35] |
|
| [36] |
崔龙泉, 周岩, 谢玮, 等. 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波-激波干扰控制数值模拟[J].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2023, 24(2): 1-9.
|
|
|
|
| [37] |
李铮, 徐聪, 张健, 等. 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高速流场逆向喷流控制[J]. 航空学报, 2022, 43(增刊2): 225-232.
|
|
doi: 10.7527/S1000-6893.2022.27789 |
|
| [38] |
孙志坤, 史志伟, 张伟麟, 等. 等离子体激励器对高速翼型升阻特性的影响[J]. 航空学报, 2022, 43(增刊2): 23-39.
|
|
doi: 10.7527/S1000-6893.2022.27705 |
|
| [39] |
于维鑫, 朱文超, 程晓, 等. 纳秒脉冲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的流场特性分析[J]. 气体物理, 2021, 6(2): 38-45.
|
|
|
|
| [40] |
殷宁, 谭慧俊, 梁钢, 等. 等离子体激励器的静特性与高速特性仿真研究[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0, 40(1): 90-96.
|
|
doi: 10.16568/j.0254-6086.202001015 |
|
| [41] |
周岩, 夏智勋, 罗振兵, 等. 腔体增压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工作特性[J].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19, 41(6): 12-18.
|
|
|
|
| [42] |
史志伟, 杜海, 李铮, 等.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原理及典型应用[J]. 高压电器, 2017, 53(4): 72-78.
|
|
|
|
| [43] |
王鹏, 沈赤兵. 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对超声速混合层的混合增强[J]. 物理学报, 2019, 68(17): 165-175.
|
|
|
|
| [44] |
程林, 孙姝, 谭慧俊, 等. 斜孔式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静特性的实验[J]. 航空动力学报, 2017, 32(11): 2784-2790.
|
|
|
|
| [45] |
吴云, 李应红.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研究进展与展望[J]. 航空学报, 2015, 36(2): 381-405.
doi: 10.7527/S1000-6893.2014.0246 |
|
doi: 10.7527/S1000-6893.2014.0246 |
|
| [46] |
宗豪华, 宋慧敏, 梁华, 等. 纳秒脉冲等离子体合成射流特性实验研究[J]. 推进技术, 2015(10): 1474-1478.
|
|
|
|
| [47] |
王林, 罗振兵, 夏智勋, 等. 等离子体合成射流能量效率及工作特性研究[J]. 物理学报, 2013(12): 125201-125207.
|
|
|
|
| [48] |
|
| [49] |
|
| [50] |
|
| [51] |
|
| [52] |
周培培. 横向喷流对鸭式导弹滚转特性影响研究[J].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5(4): 475-480.
|
|
|
|
| [53] |
赵群. 基于新型主动流动控制技术的推力矢量喷管特性研究[D]. 南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
|
|
|
|
| [54] |
马正雪, 罗振兵, 赵爱红, 等. 高超声速流场等离子体合成射流逆向喷流特性[J]. 航空学报, 2022, 43(增刊2): 192-203.
|
|
doi: 10.7527/S1000-6893.2022.27747 |
|
| [55] |
|
| [56] |
|
| [57] |
周岩, 刘冰, 罗振兵, 等. 火花放电合成射流与超声速来流相互干扰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6, 34(4): 511-516.
|
|
|
|
| [58] |
周岩. 新型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及其激波控制特性研究[D]. 长沙: 国防科技大学, 2018.
|
|
|
|
| [59] |
|
| [60] |
|
| [61] |
|
| [62] |
|
| [63] |
|
| [64] |
|
| [65] |
|
| [66] |
|
| [67] |
|
| [68] |
韩磊, 章程, 罗振兵, 等. 面向等离子体高能合成射流应用的重频脉冲源研制[J]. 高电压技术, 2017, 43(9): 3093-3099.
|
|
|
|
| [69] |
|
| [70] |
|
| [71] |
|
| [72] |
|
| [73] |
陈加政, 胡国暾, 樊国超, 等. 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对钝头激波的控制与减阻[J]. 航空学报, 2021, 42(7): 314-324.
|
|
|
|
| [74] |
王宏宇, 李军, 金迪, 等. 激波/边界层干扰对等离子体合成射流的响应特性[J]. 物理学报, 2017, 66(8): 241-253.
|
|
|
|
| [75] |
|
| [76] |
|
| [77] |
|
| [78] |
|
| [79] |
张小兵, 薛涛. 内弹道学发展与展望[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7(4): 446-460.
|
|
|
|
| [80] |
王渤, 罗懿, 薛涛, 等. 基于DENN的NSGA-Ⅱ算法的串联多药室火炮内弹道性能优化[J]. 弹道学报, 2023, 35(2): 20-27.
|
|
|
|
| [81] |
张小兵. 枪炮内弹道学[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
|
|
|
|
| [82] |
翟建, 张伟伟, 王焕玲. 大迎角前体涡控制方法综述[J].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7, 35(3): 354-367.
|
|
|
|
| [83] |
|
| [84] |
|
| [85] |
|
| [86] |
|
| [87] |
|
| [88] |
|
| [89] |
|
| [90] |
|
| [91] |
|
| [92] |
|
| [93] |
|
| [94] |
|
| [95] |
|
| [96] |
|
| [97] |
|
| [98] |
|
| [99] |
|
| [100] |
|
| [101] |
|
| [102] |
|
| [103] |
|
| [104] |
|
| [105] |
|
| [106] |
|
| [107] |
孙志坤, 史志伟, 李铮, 等. 逆向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抑制低速流动分离的研究[J]. 力学学报, 2023, 55(6): 1267-1277.
|
|
|
| [1] | 于航, 李清玉, 戴可人, 李豪杰, 邹尧, 张合. 三维自适应固定时间多导弹协同制导律[J]. 兵工学报, 2024, 45(8): 2646-2657. |
| [2] | 王成, 王卫国, 孟晨, 李青, 成悦, 孔子华. 考虑弹体旋转情况下的四元红外探测系统仿真[J]. 兵工学报, 2024, 45(7): 2218-2227. |
| [3] | 郭首邑, 王良明, 傅健, 雷鑫. 一种新型后舵尾控修正弹的弹道控制仿真[J]. 兵工学报, 2024, 45(7): 2209-2217. |
| [4] | 吴浩, 李东光, 王泳安. 反舰导弹大前置角下三维剩余飞行时间估计方法[J]. 兵工学报, 2024, 45(5): 1449-1459. |
| [5] | 王雨辰, 王伟, 李宁, 朱泽军, 石忠佼. 大攻角条件下制导弹滚转稳定控制方法[J]. 兵工学报, 2024, 45(3): 774-788. |
| [6] | 徐文旭, 李召, 陆凡东. 基于状态空间的反坦克导弹毁伤效能精准评估方法[J]. 兵工学报, 2024, 45(3): 810-817. |
| [7] | 雷娟棉, 高毅, 勇政. 旋转导弹横向喷流干扰特性数值模拟[J]. 兵工学报, 2024, 45(1): 105-121. |
| [8] | 刘昊邦, 史宪铭, 赵美, 张建军. 基于正态-逆威沙特分布的地空导弹命中概率贝叶斯估计[J]. 兵工学报, 2024, 45(1): 339-348. |
| [9] | 刘冰, 程栋, 卢丙举, 陈霄瀚, 乐贵高. 含适配器的潜射导弹运载器跨介质发射分离建模与仿真[J]. 兵工学报, 2023, 44(5): 1237-1250. |
| [10] | 牛草, 顾广鑫, 朱磊, 徐宏斌, 李正宇, 张卫红, 陈永伟, 王博, 石建雄, 李一哲. 车载导弹发射架结构有限元分析与拓扑优化设计[J]. 兵工学报, 2023, 44(2): 437-451. |
| [11] | 黄隽, 吴鹏飞, 李晓宝, 刘玥. 基于Hough变换和优化K均值聚类的反舰导弹编队识别目标选择方法[J]. 兵工学报, 2023, 44(2): 472-483. |
| [12] | 杨华东, 周末, 孙海文. 舰艇平台机动航线与导弹攻击航路一体化设计方法[J]. 兵工学报, 2022, 43(S2): 7-12. |
| [13] | 姜尚, 陈锋, 高伟鹏, 李进军, 孙东彦. 弹群在复杂作战空间下的自适应分布式协同制导策略[J]. 兵工学报, 2022, 43(S2): 97-106. |
| [14] | 雷良, 周丹发, 张颖, 顾村锋, 刘瑞. 导弹武器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与控制策略[J]. 兵工学报, 2022, 43(S2): 107-114. |
| [15] | 宋羽, 邹汝平, 王军.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在导弹系统研制中的实践[J]. 兵工学报, 2022, 43(S1): 97-106.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360号 京ICP备0505958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