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兵工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兵工学会
ISSN 1000-1093 CN 11-2176/TJ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学术活动
学科建设
English
主 编:毛明
编辑出版:《兵工学报》 编辑部
当期目录
1988年 第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8-03-31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履带车辆动态系统时间序列的统计模拟
居乃鹤
1988, 9(1): 1-9. doi:
10.3969/j.issn.1000-1093.1988.01.001
摘要
(
)
PDF
(954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讨论履带车辆动态系统时间序列统计模拟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程序。采用RAMA(p,q)模型以统计模拟车辆随机动态系统的激励一一路面不平度时间序列采样,按Rugge-Kutta法求解车囊系统的状态方程。获得振动响应时间序列采样,并经统计处理给出均方根值、自相关函数、功率谱密度函数、概率密度函数等统计性质。这种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试验的结果,对车辆工程研究设计有实用价值,巳用于履带车辆系统工程性能计算程序中,所得模拟采样数据还可用于车辆的优化设计以及依托于其上的其它动态系藐的模拟试验研究中。
车辆散热器的优化设计
姚仲鹏、戚蓓珍
1988, 9(1): 10-16. doi:
10.3969/j.issn.1000-1093.1988.01.002
摘要
(
)
PDF
(776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在分析车辆散热器的各项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比传统设计方法更为完善的设计方法一一散热器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车辆散热器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并以一台管带式水散热器优化设计为例,进行计算与对比,证明了所提优化设计方法要比传统设计方法优越得多,既节省了计算时间,又提高了设计质量。
在手枪射击过程中人-枪系统的响应分析
谢大雄
1988, 9(1): 17-25. doi:
10.3969/j.issn.1000-1093.1988.01.003
摘要
(
)
PDF
(86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根据Hanavan的人体数学模型,建立了四刚体,六自由度的人一手枪系统的力学模型,并得到了该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对在手枪后座力作用下,人一手枪系统的响应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分析和高速摄影测试分析,两者结果符合良好。为手提式轻武器的通用试验枪架的研究作了初次尝试。
杀伤榴弹有利炸高和炸高散布中间偏差 允许值的计算
彭吉城、程云门
1988, 9(1): 26-35. doi:
10.3969/j.issn.1000-1093.1988.01.004
摘要
(
)
PDF
(95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从分析炸高、炸高散布与毁伤面积的数量关系入手,提出了求有利炸高和炸高散布中间偏差允许值的数学方法。由于空炸榴弹的主要射击目标是堑壕内人员,因此,本文推导了计算堑壕内立姿步兵的受弹面积的公式,讨论了计算毁伤面积的方法,并给出几种榴弹的计算结果。
空包弹发射枪榴弹的内弹道模型及计算
周彦煌、刘千里
1988, 9(1): 36-41. doi:
10.3969/j.issn.1000-1093.1988.01.005
摘要
(
)
PDF
(63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空包弹发射枪榴弹的内弹道模型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身管面积间断处理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改进后的模型和程序对这种内弹道问题的工程应用是令人满意的。
迫击炮炮弹近弹判别准则
董亮
1988, 9(1): 42-51. doi:
10.3969/j.issn.1000-1093.1988.01.006
摘要
(
)
PDF
(101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给出了追击炮炮弹在线性偏航力矩和非线性赤道阻尼力矩作用下产生近弹的翔别准则,该结论也适用其它类型不旋转或转速较低的尾翼式弹箭的稳定性分析。
实验技术与分析
用裂解气相色谱鉴定十三种炸药
傅若农、田林祥、刘虎威、庞增义
1988, 9(1): 52-58. doi:
10.3969/j.issn.1000-1093.1988.01.007
摘要
(
)
PDF
(73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用裂解气相色谱(PGC)分析了季戊四醇四硝酸酯(PETN)、纤维素硝酸酯(NC)、硝化二乙醇胺(GINA)、环四亚甲基四硝胺(HMX)、环三亚甲基三硝胺(RDX)、2,4,6一三硝基苯甲硝胺(Te)、 2, 4, 6一三硝基甲苯(TNT)、二硝基甲苯(DNT)、2,4,6一三硝基苯胺(TNA)、过氯酸铵(AP)、2, 4, 6-三硝基-2, 4, 6-三氮杂环己酮(TCH)、1,3, 3, 5, 7,7-六硝基一1, 5一二氮杂环辛烷(HCO)和四氮烯起爆药(TTZ)等十三种炸药。得到了完全可以互相区别的指纹图;考察了实验的重复性;讨论了裂解温度选择以及PGC用于炸药热感度和热分解研究的可能性。结果表明,PGC用于火炸药的分析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研究简报
四(二氟氨基亚甲硝胺基)乙烷及其相 关物的合成
郑远洋、周继璋、周大赉、张明南
1988, 9(1): 59-63. doi:
10.3969/j.issn.1000-1093.1988.01.008
摘要
(
)
PDF
(51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1,2,2一四硝胺基乙烷在浓硫酸存在下与甲醛缩合生成2,6,8,12-四硝基-4,10-=氧杂-2,6,8,12-四氮杂双环[5,5,01.7]十二烷(简称双环醚);后者在发烟硫酸存在下与二氟氨反应即生成标题化合物。本文对反应中的现象进行了讨论。